雙環對曲蜂腰細,疊刃齊開燕尾張
耶律柳溪 《剪子》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耶律柳溪的《剪子》
全文:
體出并州性自剛,篋中依約冷光芒。
雙環對曲蜂腰細,疊刃齊開燕尾張。
慣愛分花沾雨露,偏憎裁錦破鴛鴦。
可憐戍婦寒窗下,一剪邊衣一斷腸。
參考注釋
雙環
(1).一對玉環。 晉 韓宣子 有一玉環,得知另一環在 鄭 ,欲求購。環為 鄭國 商人所有。 鄭 子產 曰:若予環, 鄭 必有“強奪商人”之嫌; 晉 得環,亦必“失諸侯”。 韓宣子 終於不再求購。見《左傳·昭公十六年》。後用為典實。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神遙遙以獨歸兮,畏雙環之在側。” 南朝 梁 徐陵 《與李那書》:“但 豐城 兩劍,尚不俱來; 韓子 雙環,必希皆見。” 清 陳維崧 《<儲雪持文集>序》:“躍 張華 之兩劍,價侔結緑;獻 韓起 之雙環, 儀 廙 亢 丁 。”
(2).指女子的一對耳環。 唐 元稹 《襄陽為盧竇紀事》詩:“依稀似覺雙環動,潛被 蕭郎 卸玉釵。”
蜂腰
亦作“蠭腰”。1.蜂體中部細狹的部分。比喻人的細腰。 唐 柳宗元 《為裴中丞伐黃賊轉牒》:“杪忽蜂腰,虛見辱於齊斧;突梯鼠首,濫欲寄於旄頭。” 唐 皇甫松 《拋球樂》詞:“紅撥一聲飄,輕裘墜越綃,墜越綃。帶翻金孔雀,香滿繡蜂腰。”
(2).蜂腰中間細,比喻居中者最差。典出《南史·周弘直傳》:“ 弘直 方雅敦厚,氣調高於次昆。或問三 周 孰賢,人曰:‘若蜂腰矣。’”三 周 ,指 南朝 梁 周弘正 、 弘讓 、 弘直 兄弟。 弘正 善談玄理, 弘直 方雅敦厚,唯 弘讓 簡素,曾任叛將 侯景 偽官,故時人譏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 端人先生 恆病餘不能飲……及余典試得 臨溪 ,以書報先生。先生覆札曰:‘吾再傳有此君,聞之起舞。但終恨君是蜂腰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陸眉生給諫》:“給諫為 汪勤果 軍門壻,軍門武人,而相攸有識。長適 吳和甫 少宰,三適 黃孝侯 少司空,給諫其蜂腰。”
(3).比喻事物之間的轉折。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八:“ 中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一輩青年,剛處於社會思想史的‘蜂腰時期’。”
(4).舊詩作法中的八病之一。相傳為 南朝 梁 沉約 所提出。《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蠭腰、鶴膝。” 唐 寒山 《詩》之二八七:“有箇 王秀才 笑我詩多失。雲不識蜂腰,仍不會鶴膝。”參閱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參見“ 蜂腰鶴膝 ”。
(5).槽碓轉動裝置的代稱,因其中細,故名。 元 王禎 《農書》卷十九:“﹝槽碓﹞詩云:刳槽制碓水為功,積注涓流滿不容,螳腹低時泉自瀉,蜂腰轉處杵還舂。”
燕尾
(1).燕子的尾羽。 清 陳維崧 《沁園春·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詞:“正水邊柳眼,斜窺芳岸;風前燕尾,亂剪晴莎。” 清 厲鶚 《雨中許蒔庭春岩招同誠夫笠人泛舟北郭看花》詩之一:“風輕搖燕尾,雨細溼鵝兒。”
(2).燕尾分叉像剪刀,因用以摹狀末端分叉的東西。《後漢書·輿服志下》:“負赤幡,青翅燕尾,諸僕射幡皆如之。”《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蜚襳垂髾” 唐 李善 註:“ 司馬彪 曰:‘襳,袿飾也;髾,燕尾也。’襳與燕尾,皆婦人袿衣之飾也。” 宋 梅堯臣 《送少卿知宣州》詩:“鴨頭 吳 盪緑,燕尾 楚 船輕。” 宋 蘇軾 《謝人惠雲巾方舄》詩之一:“燕尾稱呼理未便,剪裁雲葉卻天然。” 王十朋 集注引 林敏功 曰:“燕尾,謂巾也。”《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只見那人頭上罩一方大紅縐綢包頭,從腦後燕尾邊兜向前來,擰成雙股兒在額上紥一個蝴蝶扣兒。”如:燕尾槽、燕尾服。
(3).本指 顏真卿 書體中捺腳處的一種獨特風格,是捺筆結束時,先用力頓挫,再輕挑出鋒所致。後人臨 顏 體,捺劃收筆出鋒時,提筆空收筆鋒,如張開的剪刀,乃為病筆。《宣和書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後之俗學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
耶律柳溪名句,剪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