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陣雨(四月十三日)》
全文:
午風傍晚止,西山雲漸作。
雲中遠雷殷,倏忽垂雨腳。
雴陣似徐壯,瓦檐溜聲落。
而奈時弗久,霏絲旋勢弱。
慰懼難措懷,狂風頓為惡。
曾無歷片時,雨止望孤約。
就眠聞復雨,細點仍落莫。
問徹五更天,天明遂晴卻。
京兆來報雲,二寸潤約略。
二寸誠何濟,仍疑飾辭托。
五字徒云云,百憂增灼灼。
參考注釋
寸誠
微誠。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夾鍾一月》:“謹伸數字,用寫寸誠。” 唐 韓愈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詩:“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 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一折:“蔬食薄味,略表寸誠。”
飾辭
(1).修飾言辭、文辭。《莊子·天地》:“合譬飾辭聚眾也,是終始本末不相坐。” 漢 王充 《論衡·對作》:“故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非苟調文飾辭為奇偉之觀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學問,羞為鄙朴,道聽塗説,強事飾辭:呼徵質為 周 鄭 ,謂霍亂為 博陸 。”
(2).託辭掩飾。《史記·蒙恬列傳》:“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年之積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慮之敢謀!非敢飾辭以避死也。”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國之得喪,如日月之蝕焉,非由飾辭矯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虛浮不實之辭。《漢書·王嘉傳》:“時冬月未盡二旬,而 相 心疑 雲 寃,獄有飾辭。” 顏師古 註:“飾辭,假飾之辭,非其實也。”
乾隆名句,陣雨(四月十三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