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賢的《和陶詩·詠貧士七首其三》
全文:
伯牙古賢士,高情寄孤琴。
子期匪常流,聽之乃知音。
寥寥千載下,斯人安可尋。
濁醪誰與共,偶爾成獨斟。
夷齊去雲久,清風良足欽。
我今知所歸,安此固窮心。
參考注釋
子期
即 鍾子期 。 春秋 時 楚 人,精於音律,與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聽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絕弦破琴,終身不復鼓琴。見《呂氏春秋·本味》。 唐 李嶠 《琴》詩:“ 子期 如可聽,山水響餘哀。” 唐 李山甫 《贈彈琴李處士》詩:“三尺焦桐七條線, 子期 師曠 兩沉沉。” 前蜀 韋莊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詩:“ 子期 子野 俱不見,烏啼鬼哭空傷悲。”參見“ 伯牙 ”。
常流
(1).長河。《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司馬貞 索隱:“常流,猶長流也。”
(2).河流的正道。《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方遠遊。” 司馬貞 索隱:“言 河 之決,由其源道延長弛溢,故使其道皆離常流。”
(3).凡庸之輩。《晉書·習鑿齒傳》:“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舊唐書·陸元方傳》:“ 陸景初 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 金 王若虛 《贈昭毅大將軍高公墓碣》:“ 高 氏世居畎畝,沒沒於常流,殆與草木共腐。”《明史·費震傳》:“資格為常流設耳,有才能者當不次用之。”
(4).常例。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斯豈非國之大事,不可限以常流者耶?”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
李賢名句,和陶詩·詠貧士七首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