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前茶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火前茶原文

槍旗初吐含輕煙,雨前不已稱火前。

吳中自來俗如此,競巧爭新實可憐。

學林昔日傳新話,即今例事無須怪。

清和宿雨潤簾櫳,越甌小試瓶笙籟。

詩腸既沃興懷賒,古道邈矣寧惟茶。

君不見三十而婚四十仕,今人安能遲待此。

詩詞問答

問:火前茶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火前茶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一

2. 學林新編王定國著

參考注釋

槍旗

成品綠茶之一。由帶頂芽的小葉製成。芽尖細如槍,葉開展如旗,故名。 五代 齊己 《聞道林諸友嘗茶因有寄》詩:“槍旗冉冉緑叢園,穀雨初晴叫杜鵑。” 明 高啟 《採茶詞》:“雷過溪山碧雲煖,幽叢半吐槍旗短。” 清 錢謙益 《佟宰餉刁酒戲題示家純中秀才》詩之二:“如今又想南茶喫,悔擲槍旗上馬鞍。”

茶葉嫩尖。 五代 齊己 《謝人惠扇子及茶》詩:“鎗旗封 蜀 茗,圓潔製鮫綃。”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一出:“春到郊原日遲遲,鎗旗展山谷里。” 錢南揚 校註:“茶名。《北苑別録》‘揀茶’:‘中芽,古謂一槍一旗是也。’言茶初生,一小芽如槍,一小葉如旗,故名。今稱旗槍。” 明 高啟 《採茶詞》:“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鎗旗短。”

輕煙

亦作“ 輕煙 ”。1.輕淡的煙霧。 南朝 梁元帝 《詠霧》:“乍若輕煙散,時如佳氣新。” 元 白樸 《天淨沙·秋》套曲:“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許地山 《綴網勞蛛·海世間》:“割不斷的輕煙,縷縷絲絲從煙筒里舒放出來,慢慢地往後延展。”

(2). 明 初 金陵 妓樓名。 明 祝允明 《野記》:“國初於京師建妓館六樓於 聚寳門 外,以安遠人,故名曰 來賔 ,曰 重譯 ,曰 輕煙 ,曰 淡粉 ,曰 梅妍 ,曰 柳翠 。”《西湖二集·巧妓佐夫成名》:“我國初 洪武爺 時也有官妓,共建十六樓於 南京 :…… 輕煙 、 淡粉 、 梅妍 、 翠柳 、 南市 , 北市 。”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一:“ 淡粉 輕煙 佳麗名,開天建設記都城。”

(3).梅花品名之一。 宋 張鎡 《梅品·花宜稱二十六條》:“為澹雲,為曉日,為薄寒,為細雨,為輕煙,為佳月,為夕陽。”

見“ 輕煙 ”。

雨前

綠茶名,用穀雨之前采的細嫩芽尖製成

不已

不停止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列子·湯問》

火前

(1).謂寒食節禁火之前。 唐 薛能 《晚春》詩:“征東留滯一年年,又向軍前遇火前。”

(2).即火前茶。 五代 齊己 《詠茶十二韻》:“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宋 王觀國 《學林·茶詩》:“茶之佳品,摘造在社前,其次則火前,謂寒食前也。”《宋史·食貨志下六》:“ 建寧 臘茶, 北苑 為第一,其最佳者曰社前,次曰火前。”參見“ 火前茶 ”。

吳中

今 江蘇 吳縣 一帶。亦泛指 吳 地。《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 ,與 籍 避仇於 吳中 。” 唐 韓愈 《答李秀才書》:“故友 李觀 元賓 ,十年之前,示 愈 《別吳中故人》詩六章,其首章則吾子也。”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 吳中 何地,滿懷俱是離索。”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 余尉 ﹞詭辭以歲久剝落,將入 吳中 求國工裝之以獻。”

自來

從來;原來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可憐

(1) 值得憐憫

露出一副可憐相

(2) 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

可憐的家產

學林

(1).喻學問的總匯。《漢書·敘傳下》:“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學林。” 顏師古 註:“信惟文學之林藪也。”《南史·王僧孺傳》:“而 僧孺 與 高平 徐夤 俱為學林。”

(2).指學術界。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我法稍不同,凡所泛覽,皆通行之本,易得之書,故遂孑然於學林之外。”

昔日

以前;往日

用於昔日。——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非昔日之樂。——元、 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無須

不必;用不著

我全知道了,你無須說了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宿雨

(1).夜雨;經夜的雨水。 隋 江總 《詒孔中丞奐》詩:“初晴原野開,宿雨潤條枚。” 明 吳本泰 《西湖竹枝詞》:“宿雨半收晴不穩,惱人最是鵓鳩啼。” 劉半農 《回聲》詩:“微風吹動了樹上的宿雨,冷冰凍的向他頭上滴著。”

(2).久雨;多日連續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我同 述農 走到江邊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輪明月東方升起,照得那浩蕩江波,猶如金蛇萬道一般。” 胡懷深 《暮春野行》詩:“宿雨昨宵霽,萬木浄如洗。”

簾櫳

(1).亦作“ 簾籠 ”。窗簾和窗牖。也泛指門窗的帘子。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張華<離情>》:“秋月映簾籠,懸光入丹墀。” 宋 史達祖 《惜黃花·定興道中》詞:“獨自捲簾櫳,誰為開尊俎!恨不得御風歸去。” 明 徐元 《八義記·宴賞元宵》:“開宮扇,起簾櫳,滿堂笑語與民同。” 陳毅 《游陽朔》詩:“竹林茅舍時出現,後有飛瀑透簾櫳。”

(2).指閨閣。 唐 李昂 《賦戚夫人楚舞歌》:“ 漢王 此地因征戰,未出簾櫳人已薦。” 清 吳偉業 《西田招隱》詩之二:“曲處通簾櫳,茶香具含蓄。”

越甌

指 越窯 所產的茶甌。 唐 孟郊 《憑周況先輩於朝賢乞茶》詩:“ 蒙 茗玉花盡, 越 甌荷葉空。” 唐 韓偓 《橫塘》詩:“ 蜀 紙麝煤沾筆興, 越 甌犀液發茶香。” 宋 余靖 《和伯恭自造新茶》:“江水對煎萍髣髴, 越 甌新試雪交加。”參見“ 越窰 ”。

小試

(1).小加試驗。《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負曝閒談》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沒有見過世面的人,聽了心癢難熬,想出去小試其技。” 吳玉章 《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詩:“事本在人為,經綸權小試。”

(2).舊時太學生、童生應貢舉及學政、府縣之考試。 宋 陳亮 《上孝宗第三書》:“去年一發其狂論於小試之間,滿學之士口語紛然,至騰謗以動朝路,數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學衍義補·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謂繆種流傳,今日時文之弊,殆類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試為然,而提學憲臣之小試又有甚焉者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人存詩》:“ 鄒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屢困小試。”參見“ 小考 ”。

笙籟

笙和籟。籟,古管樂器,簫屬,三孔。 元 李材 《席上賦老松怪柏圖》:“枝柯千尺入層漢,笙籟萬壑鳴驚湍。”

詩腸

指詩思;詩情。 唐 孟郊 《哭劉言史》詩:“精異 劉言史 ,詩腸傾珠河。” 明 袁宏道 《答人》詩:“走不能書,而有書癖;不能詩,而有詩腸;不能酒,而有酒態。” 清 唐孫華 《長夏閒居雜感次隨庵韻》:“詩腸苦與墨同磨,時逢炎景歡娛少。”

興懷

引起感觸。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舊唐書·忠義傳下·李源》:“言念於此,慨然興懷。” 劉師培 《文說·宗騷》:“推之感物興懷,援情記興,嫋嫋女蘿,寄離憂於公子,森森桂樹,望歸來於王孫。”

古道

(1) 傳統的正道。今通稱不趨附流俗,守正不阿為古道

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郵里逐雞難,亦無黨也。——漢· 桓寬《鹽鐵論·殊路》

(2) 古樸

古道熱腸

忠厚古道

(3) 古舊的路徑

踏上石子鋪的古道

樂遊原上清秋節, 鹹陽古道音塵絕。—— 唐· 李白《憶秦娥》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三十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今人

現代人;當代人。與“古人”相對。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於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端肅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風砂呵風砂,只望你不把今人當古人!”

詩詞推薦

  • 道禪人發心乾田乞傾

    釋正覺宋代〕道人慾乞一囊錢,為我成褫負郭田。淺水駕牛披曉月,深雲下耒破春煙。力耕妙用吾家事,坐照真機自己禪。寄語
  • 中秋帖子詞七疊前韻·其三

    乾隆清代〕陡懷西北未歸師,淨洗長吟杜甫詩。瓜餅弦歌渾覺厭,清光獨對照清池。
  • 記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方回宋代〕一夜緇郎劃醮壇,三清四聖化泥團。也曾輸與林靈素,頂上曾纓德士冠。
  • 歲暮題楊錄事江亭(楊生,蜀客)

    劉言史唐代〕垂絲蜀客涕濡衣,歲盡長沙未得歸。腸斷錦帆風日好,可憐桐鳥出花飛。
    火前茶原文_火前茶的賞析_古詩文
  • 看雪

    宋祁宋代〕慘澹繁雲密霰狂,結瑤城堞儼相望。偷尋柳絮思隋岸,誤折蔾光認洛陽。斜透綺簾欺翡翠,旋迷樓瓦失鴛鴦。平台
  • 招竹元珍賞江洲新茶

    孔武仲宋代〕我生世味薄,所好唯真茶。江南隔浮雲,廬岳望苦賒。煎烹逐風士,白水和脂麻。有客自遠至,開緘得新芽。乍見
  • 美玉

    南巨川唐代〕抱玉將何適,良工正在斯。有瑕寧自掩,匪石幸君知。雕琢嗟成器,緇磷志不移。飾樽光宴賞,入珮奉威儀。象德
  • 秋夜長

    曹勛宋代〕秋夜長,秋夜長,風高月落飛清霜。征鴻蕭蕭度湘水,草木露冷蒹葭黃。鐵衣老將尚橫槊,胡兒甲馬爭騰驤。閨中
    火前茶原文_火前茶的賞析_古詩文
  • 挽伊翕庵中丞二首·其一

    王士禎清代〕家世南充郡,功名僕射看。行營諸道合,報國寸心丹。未取黃金印,先逢白玉棺。招魂何處是,瘴霧夕漫漫。
  • 早朝

    馮延巳唐代〕銅壺花滴漏初晝花,高閣雞鳴半空。催啟五門金鎖,猶垂三殿花櫳。階前御柳搖綠,仗下宮花散紅。鴛花數行曉日
  • 乾隆清代〕暮色曖熹微,蟾光映水輝。岸紋清可掬,舲影淨相依。不共波流去,寧留天際飛。檣燈遠浦見,江國認幾希。
  • 上巳臨川道中

    陸游宋代〕二月六夜春水生,陸子初有臨川行。溪深橋斷不得渡,城近臥聞吹角聲。三月三日天氣新,臨川道中愁 * 。纖纖
  • 水調歌頭

    佚名宋代〕綰纖釣台下,斂衽謁嚴陵。石磯封蘚,一笑挾策獨先登。山獻修蛾幾抹,江繞青羅千頃,今古富春聲。行有二三子
  • 梅仙壇

    況志寧宋代〕上疏歸來事可歡,嶺頭誰為築星壇。先生不食炎劉祿,自拾松花當晚餐。
  • 溪庵十首

    劉克莊宋代〕戶外履綦常不到,手中鋤柄少曾閒。古時廢地今花塢,昨日荒陂忽蓼灣。牧馬童乖能識路,操蛇神黠怕移山。顏曾
  • 臨江仙

    山主元代〕幻化有人權積聚,緣生性本元無。飄飄身似畫檐蛛。懸絲一命,萬巧到頭虛。妄執情雲迷覺路,興衰往復還殊。風
  • 古風賀周益公休致

    黃景說宋代〕相公能辭一品官,不能辭他九轉丹。相公能卻萬鍾粟,不能卻他長生籙。潭潭之居移氣體,新年七十兒童似。朝明
  • 祝英台近

    史達祖宋代〕柳枝愁,桃葉恨,前事怕重記。紅藥開時,新夢又溱洧。此情老去須休,春風多事。便老去、越難迴避。阻幽會。
  • 榆莢雨

    乾隆清代〕紫房鑄出沈郎錢,庭院霏霏散暖天。最愛一朝榆莢雨,買成十里柳絲煙。
  • 挽崔舍人

    方有開宋代〕士有千齡遇,名傳百世榮。文章肇權直,淮海出儒英。紫禁菸花邃,黃麻黼黻明。方深丹扆眷,痛惜掩佳城。
火前茶原文_火前茶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