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閻伏臘薦蘭蘅,簾幕冠裳儼若生

何轉書蘇文忠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轉書的《蘇文忠》

全文:
閭閻伏臘薦蘭蘅,簾幕冠裳儼若生
座右墨池菸草淥,望中霄漢筆花明。
留心民瘼多遺澤,使氣朝端得大名。
自是宋賢門戶峻,救時卒枉用忠誠。

何轉書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閭閻

(1).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詩:“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以臣所見,閭閻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貴,小民奔走拮据,艱於生計。”

(2).泛指民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 甘茂 起 下蔡 閭閻,顯名諸侯,重彊 齊 楚 。”《梁書·處士傳·何胤》:“頃者學業淪廢,儒術將盡,閭閻搢紳,尠聞好事。”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五:“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 章炳麟 《駁建立孔教議》:“未嘗普施閭閻,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 李斯 以閭閻歷諸侯,入事 秦 。” 唐 劉禹錫 《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 孫中山 《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伏臘

亦作“ 伏臈 ”。1.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伏”在夏季伏日,“臘”在農曆十二月。《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 死,並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 黃石 。”《後漢書·孝明帝紀》:“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順之 《皇陵行》:“伏臈烝嘗時不後,清明寒食更澆酒。”

(2).指伏祭和臘祭之日,或泛指節日。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周書·晉盪公護傳》:“每四時伏臘, 高祖 率諸親戚,行家人之禮,稱觴上壽。”《梁書·處士傳·何胤》:“每伏臘放囚還家,依期而返。” 清 錢謙益 《壽何嶧縣序》:“兩從叔翩翩少年,歲時伏臘,與先生輩徵逐讌飲,有承平王孫之樂。”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料。 唐 白居易 《江樓早秋》詩:“欲作雲泉計,須營伏臈資。” 宋 蘇舜欽 《答韓持國書》:“此雖與兄弟親戚相遠,而伏臘稍充足,居室稍寬。”《金史·王去非傳》:“督妻孥耕織以給伏臘。”

簾幕

遮蔽門窗用的大塊帷幕

拉開簾幕,旭日當窗

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劉子澄 ﹞守 衡陽 日,以冠裳涖事,憲使 趙民則 嘗紫衫來見。 子澄 不脫冠裳肅之, 民則 請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肅容曰:‘戒石在前,小臣豈敢。’ 民則 皇恐,退具冠裳以見。”

(2).指穿著官服。《宋史·范應鈴傳》:“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

(3).指官宦士紳。 唐 高彥休 《唐闕史·虎食伊璠》:“冠裳農賈,挈妻孥潛跡而出者,不可勝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今日冠裳雅會,就要演這本傳奇。”

(4).指官職。 宋 范成大 《胡宗偉罷官改秩作詩送之》:“萬境何如一丘壑,幾時定解冠裳縛。”

(5).指文明、禮儀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智士趨時,必在取亂侮亡之會,況削爾父母毛髮,毀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詩之一:“臥榻事殊 南越 遠,可容鱗介溷冠裳。”

儼若

(1).恭敬貌。語出《禮記·曲禮上》:“毋不敬,儼若思。”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故儼若冠於《曲禮》,望貌首於五事,出門有見賓之肅,閒居有敬獨之戒。” 宋 范仲淹 《君以民為體賦》:“心和則其體儼若,君惠則其民晏如。”

(2).宛若,好象。《西京雜記》卷三:“復鑄銅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築笙各有所執,皆綴花采,儼若生人。”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小西天》:“ 石經山 峰巒秀拔,儼若 天竺 ,因謂‘小西天’。” 蕭紅 《夏夜》:“她依著一株花枝,花枝的影子抹上牆去,那樣她儼若睡在荷葉上。”

何轉書名句,蘇文忠名句

詩詞推薦

閭閻伏臘薦蘭蘅,簾幕冠裳儼若生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