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王蒙松壑高賢圖》
全文:
茅檐商榷會清賓,妙義通微復入神。
童子候門真解事,野橋更見盍簪人。
參考注釋
茅檐
茅,指蓋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商榷
商討
提出幾點意見,與諸位商榷
我們所發表的意見,都允許大家討論、商榷。——《要造成一種民主空氣》
妙義
微妙的義理。 南朝 梁簡文帝 《請幸同泰寺開講》:“被微言於王舍,集妙義於寳坊。” 南朝 陳 徐陵 《丹陽上庸路碑》:“後王降德,於眾兆民,高文象緯,妙義幾神。” 清 吳偉業 《贈蒼雪》詩:“稽首香花巖,妙義足今古。”
通微
通曉、洞察細微的事物。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九徵》:“色平而畼者,謂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宋 蘇軾 《杜處士傳》:“吾能通微,預知子高良,故謾矜子,以短而欲亂子言。” 明 張居正 《贈畢石庵宰朝邑敘》:“夫志成於懼,而荒於怠,懼則思,思則通微。”
入神
(1) 專注於眼前有濃厚興趣的事物或陷入沉思
他入神地站在畫前,良久方才離去
(2) 形容達到精妙的境界
這幅人物畫畫得真入神
乾隆名句,題王蒙松壑高賢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