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讀貞觀政要》
全文:
君子慎言行,其發乃樞機。
出身發乎邇,千里應在茲。
所以古聖王,左右史有司。
匪惟記善惡,亦以謹起居。
遙遙三代下,不乏為君師。
漢文唐太宗,高山予仰跂。
漢帝質無忝,唐皇文有餘。
至今政要書,炳然法則垂。
求賢與納諫,簡編多令儀。
獨於觀史事,不能我無疑。
文皇信英辟,易理豈不知。
九皋鶴聞野,榮辱應不遲。
詎藉金匱藏,卻觀知所為。
遂良執簡記,傳信恆於斯。
秘之不與觀,固也非達宜。
禮雲記動言,非禮戒宴私。
不觀史何據,或者其未思。
善哉劉洎言,人君日月齊。
設遂良不記,天下皆記之。
復如封宇文,至唐皆進規。
使其記隋事,筆應多詭辭。
豈能掩煬惡,煬惡誰直書。
參考注釋
漢文
(1). 漢文帝 劉恆 的省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 漢文 中年,始舉賢良。” 唐 劉長卿 《長沙過賈誼宅》詩:“ 漢文 有道恩猶薄, 湘水 無情弔豈知?”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庶幾 貞觀 之年,刑措成風,不減 漢文 之世。”
(2).漢語;漢字。 南朝 梁 僧祐 《梵漢譯經音義同異記》:“或善梵義而不了漢音,或明漢文而不曉梵意。”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錢文敏》:“ 錢某 漢文優長,尚可寬貸。”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六》:“畫著幾方小圖,大意是罵主張廢漢文的人的。”
(3). 漢 代的文章。 清 胡廣 等《性理大全書·論文》:“ 韓 文力量,不如 漢 文, 漢 文不如 先秦 、 戰國 。”
(4).劍名。《東觀漢記·章帝紀》:“帝賜尚書劍各一,手署姓名: 韓稜 楚 龍泉, 郅壽 蜀 漢文。”
唐太宗
唐太宗(599-649) :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淵次子。隨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為秦王。後鎮壓農民起義軍,消滅各割據勢力,羽翼漸豐。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繼帝位。在位時吸取隋亡教訓,善於用人納諫,並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制訂《唐律》。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史稱“貞觀之治”。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乾隆名句,讀貞觀政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