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擬古詩三十首·其十·潘安仁(河陽縣作)岳》
全文:
我本志煙霞,拔茅非所希。
一朝荷明揚,儼與諸公陪。
混玉既心恧,妨賢亦面怩。
無禆人或容,豈不畏虛縻。
以此解組黻,天陵駕言歸。
東山有美林,秀蔭發華滋。
登皋偶舒嘯,臨流或賦詩。
弱不勝耒耜,課耕常及時。
自謂可終年,越畔無外思。
孰謂十行降,復俾百里司。
既已承明命,寧令為繭絲。
此邦頗知禮,朱博治異齊。
臨水每有悟,淆之濁匪宜。
鉤距我不能,所能尚無為。
登城眄廣原,阡陌綠依依。
巾車循鄙鄉,姜芋分町畦。
男耕而婦織,民和訟亦稀。
弦歌或可聽,卓魯安足期。
夫子儻相過,能無笑割雞。
參考注釋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也。”
(2).即 承明廬 。《漢書·翼奉傳》:“ 未央宮 又無 高門 、 武臺 、 麒麟 、 鳳皇 、 白*虎 、 玉堂 、 金華 之殿,獨有 前殿 、 曲臺 、 漸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陽尹荊州》詩:“驂駕乘駟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 承明 ,留教視草,卻遣籌邊。”參見“ 承明廬 ”。
繭絲
(1).蠶絲。《荀子·富國》:“麻葛、繭絲、鳥獸之羽毛齒革也,固有餘足以衣人矣。”
(2).泛指賦稅。斂賦如抽絲於繭,故云。《國語·晉語九》:“ 趙簡子 使 尹鐸 為 晉陽 。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 韋昭 註:“繭絲,賦稅;保障,蔽扞也。”
(3).指正月十五日夜以米、麥粉摶制的面繭。 宋 楊萬里 《上元夜戲作長句》:“兒女炊玉作繭絲,中藏吉語默有祈: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蠶事好。”參見“ 繭卜 ”。
乾隆名句,擬古詩三十首·其十·潘安仁(河陽縣作)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