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洪焱祖的《宛丘》
全文:
壽春之宛丘,十日復五日。
河盤常山蛇,舟舞宋都鷁。
途長冬景短,坐臥厭跼蹐。
未知疏鑿意,何苦紆弗直。
恭惟大聖人,環轍於斯厄。
神龍困泥沙,祥鳳棲枳棘。
平原澹荒煙,猶帶慍見色。
知士多嶮艱,愚夫抱安逸。
有懷重徘徊,延佇三太息。
路轉見孤村,垣低出古驛。
過雨蔓菁青,涼風木綿白。
林疏散雞豚,土廣饒菽麥。
紅裙搖清漪,浣女秋波急。
柳邊當壚婦,倚閣看過客。
數戶賦一兵,優遊且殷實。
北人尚併兼,差徭合眾力。
束矢莫能折,床膚詎剝及。
南人雖弟昆,小戶亦縷析。
歲久弱弗支,貪官肆蠶食。
何當此卜居,賣書買璽栗。
參考注釋
有懷
猶有感。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觀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懷,乃作頌焉。”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有懷誰能已,聊用申苦難。” 元 薩都剌 《秋日病起池上》詩:“有懷誰與言,獨立心自省。”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太息
(1) 即“嘆氣”。
(2) 生理現象。以呼氣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稱為一息,一息脈動四次,三息之後有一次深呼吸,脈五動,脈診上稱為“閏以太息”。病理情況下,若患者頻頻吸氣,稱為善太息,它是一個症狀,可由肝膽鬱結,肺氣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種感情
陳涉太息回。——《史記·陳涉世家》
感動太息。——清· 張廷玉《明史》
洪焱祖名句,宛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