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試筆·其二原文
太和昕昱曙光披,百辟冠裳式禮儀。
籌政箕風將畢雨,來王烏弋與黃支。
重熙累洽誠斯日,保泰持盈亦此時。
更有殷懷廑西北,春音願並捷音隨。
詩詞問答
問:元旦試筆·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元旦試筆·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元旦試筆·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五
參考注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曙光
破曉時的陽光,比喻已經在望的光明前景
勝利的曙光
我們大家看到,在許多國家裡已經顯露出國際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曙光。——《在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揭幕典禮上的講話》
百辟
(1).諸侯。《書·洛誥》:“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 孔 傳:“奉上謂之享。言汝為王,其當敬識百君諸侯之奉上者,亦識其有違上者。”《國語·魯語上》:“其 周公 、 太公 及百辟神祗實永饗而賴之。” 韋昭 註:“辟,君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然後百辟乃入,司儀辨等,尊卑以班。” 薛綜 註:“百辟,諸侯也。”
(2).百官。《宋書·孔琳之傳》:“ 羨之 ( 徐羨之 )內居朝右,外司輦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 唐 白居易 《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詩:“閶闔晨開朝百辟,冕旒不動香菸碧。” 宋 蘇軾 《代普寧王賀冬表》:“臣猥以暗弱,仰荷誨憐,敢先百辟之朝,以祝萬年之壽。”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昔人稱 謝太傅 ( 謝安 )功高百辟,心在一邱。”
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劉子澄 ﹞守 衡陽 日,以冠裳涖事,憲使 趙民則 嘗紫衫來見。 子澄 不脫冠裳肅之, 民則 請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肅容曰:‘戒石在前,小臣豈敢。’ 民則 皇恐,退具冠裳以見。”
(2).指穿著官服。《宋史·范應鈴傳》:“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
(3).指官宦士紳。 唐 高彥休 《唐闕史·虎食伊璠》:“冠裳農賈,挈妻孥潛跡而出者,不可勝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今日冠裳雅會,就要演這本傳奇。”
(4).指官職。 宋 范成大 《胡宗偉罷官改秩作詩送之》:“萬境何如一丘壑,幾時定解冠裳縛。”
(5).指文明、禮儀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智士趨時,必在取亂侮亡之會,況削爾父母毛髮,毀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詩之一:“臥榻事殊 南越 遠,可容鱗介溷冠裳。”
禮儀
禮節和儀式
箕風
指大風。《文選·鮑照<舞鶴賦>》:“涼沙振野,箕風動天。” 張銑 註:“箕,星名,主風,故云箕風。”
來王
指古代諸侯定期朝覲天子。《書·大禹謨》:“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孔 傳:“言天子常戒慎無怠惰荒廢,則四夷歸往之。”《南齊書·蕭赤斧傳》:“ 世祖 嗣興,增光前業,雲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舉踵來王,交臂納貢。”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修文德以服遠人,來享來王著其效。”
烏弋
漢 時 西域 國名。後泛指西方極遠的國度。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 雕題 、 鑿齒 ,識海水而來王; 烏弋 、 黃支 ,驗東風而受吏。”
黃支
亦作“黃枝”。古國名。一般以為在今 印度 馬德拉斯 西南的 甘吉布勒姆 。《楚辭·王逸<九思·傷時>》:“陟 丹山 兮 炎野 ,屯余車兮 黃支 。”原註:“ 黃支 ,南極國名也。”《漢書·平帝紀》:“二年春, 黃支國 獻犀牛。”《隋書·煬帝紀下》:“提封所漸, 細柳 、盤桃之外;聲教爰暨,紫舌、 黃枝 之域。” 章炳麟 《訄書·冥契》:“是二子者( 耶蘇 、 * ),西隔 崑崙 ,而南隔 黃支 之海,未嘗一覿 尚父 之苗裔,誦其圖籍,而稱號卒同。”
重熙累洽
謂前後功績相繼,累世昇平。《文選·班固<東都賦>》:“至於 永平 之際,重熙而累洽。” 張銑 註:“熙,光明也;洽,合也;言 光武 既明,而 明帝 繼之,故曰重熙累洽也。”《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景祐二年》:“ 太宗 、 真宗 ,二聖繼統,重熙累洽,可謂有德矣。” 明 高啟 《送黃省掾之錢塘序》:“迨我朝……列聖相承,重熙累洽,涵養安息,以至於今。” 黃遠庸 《囍日日記》:“﹝ 民國 ﹞已由蓽路藍縷之時期,入於重熙累洽之時期,此后庄嚴 民國 之現象亦當若此耳。”
保泰持盈
指保持安定興盛的局面。《明史·孝宗紀贊》:“ 孝宗 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競競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 清 譚獻 《<養吉齋叢錄>序》:“循厥端緒,則朝章國典,沿革人文,而懲前毖後,保泰持盈,胥可言外得之。”亦作“ 保盈持泰 ”。 鄒韜奮 《國際形勢與中國抗戰》:“因要保盈持泰,避免 地中海 的危機嚴重化而對 意 德 有所讓步。”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有殷
指 殷 代, 殷商 。因 商 代曾遷都於 殷 ,故又稱 殷 或 殷商 。有,詞頭。《書·召誥》:“今相 有殷 ,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
西北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捷音
勝利的訊息;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