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戒滿》
全文:
戒滿由來恆自期,慚予何乃犯忘之。
偶思蜀省秋收奏,卻有藏疆人晏詩。
近致賊侵報屢屢,又當軍務策孜孜。
長言正告聰聽者,應識心無刻放時。
參考注釋
長言
(1).引長聲音吟唱。語出《禮記·樂記》:“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 鄭玄 註:“長言之,引其聲也。”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長言邐迤,度曲纏*綿。”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者,詠言之謂,詠言即永言,永言即長言也……長言生於詠嘆,故曲折而紆徐。”
(2). 漢 代注家譬況字音用語。與“短言”相對。《公羊傳·莊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為客” 漢 何休 註:“伐人者為客,讀伐長言之, 齊 人語也。”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伐》:“長言,若今讀平聲;短言,若今讀入聲。”
正告
嚴正地警告或告訴
正告天下
聽者
特指聽眾之一
識心
(1).知道心意。 晉 陸機 《贈馮文羆遷斥丘令》詩:“出自幽谷,及爾同林。雙情交映,遺物識心。”
(2).佛教語。謂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宋書·少帝紀》:“德業沖粹,識心明允。”《壇經·惠能童子問答惠能作偈》:“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 明 李贄 《答周西岩書》:“或有或無,自是識心分別,妄為有無,非汝佛有有有無也明矣。”
乾隆名句,戒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