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送陶季之潞州》
全文:
先生昔日登武夷,鐵船峰頭看弈棋。
中冠離支三百顆,酒酣自劈輕紅肌。
峰頭爛睡忘甲子,坐笑曾孫生白髭。
張帆伐鼓下黃鶴,欲濫三湘窮九疑。
披襟蘭台發高唱,快哉不辨風雄雌。
平生名岳屐齒遍,風塵京雒嗟衣緇。
投我奇文浩千頃,蛟龍大澤纏躨跜。
謂我四海一知己,譬若莊休從惠施。
高齋茗飲坐清晝,風爐活火分槍旗。
我時無事似犀首,酒鱗浮動銀留犁。
豐臺紅藥花照眼,驪駒忽告將西馳。
壯心猶作驥伏櫪,適志無如泥曳龜。
我聞上黨天下脊,當年潛邸傳臨淄。
飛龍荒宮沒煙莽,斷碣髣髴開元詞。
紛紛梁晉夾河戰,鴉兒萬騎陳軍麾。
錦囊負矢盛意氣,歌聲慷慨留三垂。
時平不用弓箭手,空老昭義千熊羆。
戰場下馬問亭長,鬼燐颯颯寒飆吹。
君家草堂臨射陂,門前五柳藏東籬。
何時單舸徑歸去,北窗高枕談黃羲。
參考注釋
鼓下
古代軍中戮人之處。《左傳·襄公十八年》:“其右 具丙 亦舍兵而縛 郭最 ,皆衿甲面縛,坐於中軍之鼓下。”《後漢書·岑彭傳》:“ 光武 知其謀,大怒,收 歆 置鼓下,將斬之。” 李賢 註:“中軍將最尊,自執旗鼓。若置營,則立旗以為軍門,並設鼓,戮人必於其下。” 唐 杜牧 《台城曲》之二:“ 王頒 兵勢急,鼓下坐 蠻奴 。”
黃鶴
傳說中仙人所乘的一種鶴
昔人已乘黃鶴去。——唐· 崔顥《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三湘
(1). 湖南 湘鄉 、 湘潭 、 湘陰 (或 湘源 ),合稱 三湘 。見《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詩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區。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昔放 三湘 去,今還萬死餘。” 清 吳偉業 《送聖符弟之任蘄水丞》詩之四:“廿載流移復, 三湘 轉運長。”
(2).指 沅湘 、 瀟湘 、 資湘 。 晉 陶潛 《贈長沙公族祖》詩:“遙遙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註:“ 湘水 發源會 瀟水 ,謂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會 資江 謂之 資湘 ;又北與 沅水 會於湖中,謂之 沅湘 。” 明 徐楨卿 《送盛斯徵赴長沙》詩:“蠻中瘴遠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陳毅 《嶽麓山頂眺望》詩:“ 嶽麓山 頭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風神。”
九疑
亦作“ 九嶷 ”。1.山名。在 湖南 寧遠縣 南。《山海經·海內經》:“南方 蒼梧 之丘, 蒼梧 之淵,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長沙 零陵 界中。” 郭璞 註:“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記·五帝本紀》:“﹝ 舜 ﹞葬於 江 南 九疑 ,是為 零陵 。” 唐 李涉 《寄荊娘寫真》詩:“ 蒼梧 九疑 在何處,斑斑竹淚連 瀟湘 。” 金 元好問 《湘夫人詠》:“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無聲墮殘露。”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突圍到 章貢 ,埋伏到 九嶷 。”
(2).指 九疑山 之神。《楚辭·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 王逸 註:“言 巫鹹 得己椒糈,則將百神蔽日來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紛然來迎。”
王士禎名句,送陶季之潞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