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列禦寇愚公移山

名句出處

出自先秦列禦寇的《愚公移山》

全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名句書法欣賞

列禦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書法作品欣賞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記·周本紀》:“﹝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雲。” 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陽城 、 垣曲 兩縣之間。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書·禹貢》:“ 厎柱 、 析城 ,至於 王屋 。” 唐 盧照鄰 《鄭太子碑銘》:“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廣森 《轉連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傳 黃帝 曾訪道於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維 《送張道士歸山》詩:“先生何處去? 王屋 訪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參岫陽》詩:“言將歸 王屋 ,終老營菟裘。”

七百

《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後用“七百”稱頌封建王朝運祚綿長。 南朝 梁 沉約 《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無絶終始。”《南齊書·鬱林王紀》:“三靈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書·音樂志下》:“開我皇業,七百同盛。”

列禦寇名句,愚公移山名句

詩詞推薦

  • 仙掌銘

    獨孤及唐代〕陰陽開闔,元氣變化,泄為百川,凝為崇山,山川之作,與天地並,疑有真宰而未知屍其功者。有若巨靈贔屓,攘
  • 送張寺丞

    章甫宋代〕知己不易得,相知貴知心。我行遍四方,公獨知我深。公如千丈松,凜凜有直氣。我如松下草,亦有傲霜意。公分
  • 臨江仙(合江放舟)

    程垓宋代〕送我南來舟一葉,誰教催動鳴榔。高城不見水茫茫。雲灣才幾曲,折盡九迴腸。買酒澆愁愁不盡,江煙也共淒涼。
  • 題三友軒

    乾隆清代〕三友之名始宣尼,直諒多聞益德資。香山取譬琴詩酒,放達繄非予所師。獨有玉局稱正見,直號植物松竹梅。名稱
  • 通玄觀

    黃庚宋代〕雲氣深深護石壇,紅塵飛不到闌乾。清陰滿地無人跡,一徑松風鶴夢寒。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詩詞名句
  • 和友人京邸原韻·其二

    沈隱思宋代〕鋤經獵史任畋漁,咫尺雲衢傍禁廬。邸第聯吟酬宴罷,天街搖轡踏花余。談詩座有風騷客,習靜門無卿相與。他日
  • 硯池

    何鞏道明代〕硯邊點筆水涵清,宿墨留痕欲化冰。更有膽瓶花片落,殘紅飛上幾多層。
  • 夜雨(四月廿二日)

    乾隆清代〕午雲時聚散,入夜遂棼絲。聽徹五更永,想當二寸滋。再霶方愜望,恐霽益殷思。曉起煙波重,繼茲霈庶其。
  • 龍女祠(汶水北岸)

    王士禎清代〕冰綃霧縠映回波,半額宮黃蹙黛蛾。欲采香蘋慰幽怨,不須深避庾毗羅。
  • 寄衣曲

    王汝玉明代〕素練辭機夜搗砧,烏啼桐井月移陰。三年異域無來信,萬里征衣寄別心。霜重已忘刀尺冷,風高長憶塞垣深。榮勛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