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翻香令》
全文:
金爐猶暖麝煤殘。
惜香更把寶釵翻。
重聞處,餘薰在,這一番、氣味勝從前。
背人偷蓋小蓬山。
更將瀋水暗同然。
且圖得,氤氳久,為情深、嫌怕斷頭煙。
參考注釋
瀋水
亦作“沉水”。1.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蜜香沉香》:“此八物同出於一樹也……木心與節堅黑,沉水者為沉香,與水面平者為雞骨香。”後因以“沉水”借指沉香。 唐 羅隱 《香》詩:“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煙煖玉樓春。” 宋 李清照 《菩薩蠻》詞:“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沉香》:“木之心節置水則沉,故名沉水。”
(2).沒入水中。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芳餌沉水,輕繳弋飛。” 晉 左思 《魏都賦》:“ 琴高 沉水而不濡,時乘赤鯉而周旋。” 郁達夫 《蔦蘿行》:“說你與小孩是我的腳鐐,我大約要為你們的緣故沉水而死的。”
同然
猶相同。《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下:“物有同然之理,人有同然之見。”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致<近代美術史潮論>的讀者諸君》:“只要一比較,許多事便明白;看書和畫,亦復同然。” 朱自清 《中國歌謠》二:“至於‘忘疲’一層,則是唱歌者同然的心理。”
蘇軾名句,翻香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