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戴復古的《留守參政大資范公餘同年進士往歲帥桂林題刻》
全文:
宣政喜邊功,隆兌筑州縣。
程公自名岩,刻石記所建。
得既不償費,中興棄不繕。
誕謾磨崖辭,當日妄夸衒。
英英石湖仙,改作壺天觀。
壁間三大字,莊重如峨弁。
詩文鸞鶴音,筆勢龍蛇變。
登高瞰洞戶,灕水澄如練。
勝概聳靈台,遐觀起三嘆。
玲瓏二十四,妙墨鐫題遍。
我來為拂塵,端若侍顏面。
邦人頌遺愛,壽骨癯且健。
今坐玉麟堂,安得使之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邦人
(1).國人;百姓。《書·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按,《史記·魯世家》作“國人”。 宋 沉遼 《和穎叔西園春宴》:“太守樂邦人,縱觀迨時豊。” 清 方文 《東湖行》:“郡縣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諸侯。《詩·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諸友。” 毛 傳:“邦人諸友,謂諸侯也。”
(3).鄉里之人;同鄉。《韓詩外傳》卷十:“臣 麥丘 之邦人。”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輓詞》之三:“里社當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啟 《死亭灣》詩:“邸吏驚赤綬,邦人候朱輪。” 清 吳廷華 《沉孝子行》:“我友哭子幾喪明,邦人請旌留孝名。”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壽骨
(1).頭蓋骨。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相馬從頭始,頭欲得高峻……壽骨欲得大,如綿絮苞圭石。”原註:“壽骨者,髮所生處也。”
(2).相術用語。指耳後的頭骨部分。 宋 陳摶 《神相全編·相頭並發》:“耳後有骨,名曰壽骨,起者長年,陷者壽夭。” 宋 蘇軾 《和致仕張郎中春晝》詩:“不禱自安緣壽骨,苦藏難沒是詩名。”
(3).借指壽命。 宋 毛滂 《清平樂》詞:“欲助我公壽骨,蟠桃等見開花。” 元 方回 《鄭思恭之萱堂年八十六賦長句》:“夫人壽骨比 彭祖 ,尚餘七百一十有四年。”
戴復古名句,留守參政大資范公餘同年進士往歲帥桂林題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