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公遠的《次朋山鄭管轄韻》
全文:
朋山心與白雲閒,一點塵囂不可乾。
披褐朝真香篆裊,登壇召將劍芒寒。
棋枰子落鳴飛雹,石鼎茶煎吼怒湍。
待得功成丹九轉,原隨雞犬事劉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披褐
身穿短褐。多指生活貧苦。《孔子家語·三恕》:“有人於此,披褐而懷玉,如何?”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良才遠量無援之士,或披褐而朝隱,或沉淪於窮否。” 唐 劉知幾 《史通·覈材》:“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懷玉,無由自陳。”《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剪髮披褐,訪道於 牛頭山 。”
朝真
(1).道教謂朝見真人。 唐 呂岩 《雨中花》詞:“願逢一粒,九霞光里,相繼朝真。”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蓋凡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後,方得昇九天朝真而觀 元始 。” 明 屠隆 《綵毫記·湘娥訪道》:“曉來控鶴朝真去,不帶青天一片雲。”
(2).道家修煉養性之術,猶佛家之坐禪。 宋 蘇軾 《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晴牎嚥日肝腸暖,古殿朝真屨袖香。”《水滸傳》第五三回:“當下 公孫勝 引著 戴宗 、 李逵 到 松鶴軒 內,正值真人朝真纔罷,坐在雲床上。”
香篆
(1).香名,形似篆文。 宋 洪芻 《香譜·香篆》:“﹝香篆,﹞鏤木以為之,以范香塵為篆文,然於飲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徑者。” 宋 洪芻 《香譜·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晝夜已。” 宋 張孝祥 《驀山溪》詞:“繡工慵,圍棋倦,香篆頻銷印。” 清 納蘭性德 《清平樂》詞:“寂寂繡屏香篆滅,暗裡朱顏消歇。”
(2).指焚香時所起的煙縷。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稱。 宋 范成大 《社日獨坐》詩:“香篆結雲深院靜,去年今日燕來時。” 金 蕭貢 《擬回文》詩之三:“風幌半縈香篆細,碧窗斜影月籠紗。” 清 汪懋麟 《三月晦日漫興》詩之四:“靜看香篆低簾影,默聽飛蟲繞鬢絲。”
登壇
(1).登上壇場。古時會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將,多設壇場,舉行隆重的儀式。《三國志·魏志·臧洪傳》:“昔 張景明 親登壇喢血,奉辭奔走,卒使 韓牧 讓印,主人得地。”《文選·陸倕<石闕銘>序》:“命旅致屯雲之應,登壇有降火之祥。” 李善 註:“登壇,祭天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然而杜門不用,登壇受譏。” 李善 註:“《江表傳》曰:‘ 權 既即尊位,請會百官,歸功 周瑜 ……’然登壇,即位之時也。”《後漢書·獻帝紀》“皇帝遜位, 魏王 丕 稱天子” 李賢 注引 晉 袁曄 《獻帝春秋》:“乃為壇於 繁陽 故城, 魏王 登壇,受皇帝璽綬。”《晉書·謝安傳》:“及 宋 受禪, 謝晦 謂 劉裕 曰:‘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 謝益壽 奉璽紱。’”《史記·淮陰侯列傳》 唐 司馬貞 索隱述贊:“君臣一體,自古所難。相國深薦,策拜登壇。”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詩:“位重登壇後,恩深弄印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建牙吹角不聞喧,三十登壇眾所尊。”
(2).走上講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始弘就館之禮,即受登壇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禪師》詩:“結社多高客,登壇盡小師。”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詞采》:“ 陽明 登壇講學,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種事物開始出現。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種外來的舊理想;現在‘經驗’既已登壇,自然株連著化為妄想。”
劍芒
見“ 劍鋩 ”。
楊公遠名句,次朋山鄭管轄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