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釋妙聲的《鐘山》
全文:
大江之南多名山,鐘山秀出乎其間。
神龍蜿蜒露脊鬣,長䲔贔屓饒斕斑。
上走怪石之揭𡾲,下有流水之潺湲。
禪宮據會制甚古,帝闕密邇恩常頒。
虛空闌楯寶公塔,松竹儲胥圓悟關。
天生賢懿扶象教,地設險峻防神奸。
雲車風馬來萬里,象齒明珠奔百蠻。
山川靈氣自融結,玄運往復猶循環。
朅來說法奉明詔,那有道德開天顏。
齋宮延問漏十刻,杞菊賜饌襯百鍰。
茲山才留四五日,探討未得須臾間。
草堂之靈應怪我,移文勿遽吾將還。
參考注釋
朅來
(1).猶言去。《後漢書·張衡傳》:“回志朅來從玄諆,獲我所求夫何思!” 李賢 註:“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朅來游 嵩 峯,羽客何雙雙。” 唐 李涉 《春山三朅來》詩之一:“釣魚朅來春日暖,沿溪不厭舟行緩。” 宋 蘇軾 《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詩:“ 長陵 朅來見大姊, 仲孺 豈意逢將軍?”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詩:“朅來未得從 黃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猶言來。歸來;來到。《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詠歸塗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來。” 呂延濟 註:“朅來,言歸去來也。” 唐 張九齡 《歲初登高安南樓言懷》詩:“朅來 彭蠡 澤,載經 敷淺原 。” 宋 辛棄疾 《念奴嬌·戲贈善作墨梅者》詞:“疑是花神,朅來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陳滄洲太守出瘞鶴銘於江中以拓本見示作歌記之》:“朅來江邊問遺碣,太息墨寶存空亭。”
(3).猶言爾來或爾時以來。 南朝 梁 何遜 《行經孫氏陵》詩:“朅來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韋道安》詩:“朅來事儒術,十載所能逞。” 宋 蘇軾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從兒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詩:“朅來幸得公務閒,閒情暫寄水石間。” 梁啓超 《愛國歌》之三:“君不見朅來 歐 北天驕驟進化,寧谷久扃吾文明。”
(4).助詞。 晉 張協 《雜詩》之六:“朅來戒不虞,挺轡越飛岑。”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三十:“朅來豪遊子,勢利禍之門。” 宋 蘇軾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朅來 震澤 都如夢,只有 苕溪 可倚樓。”
(5).何來。朅,通“ 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回車朅來兮,絶道 不周 ,會食 幽都 。”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行》:“高節難久淹,朅來空復辭。” 宋 陳與義 《衡山道中》詩之三:“朅來巖谷游,卻在浮雲外?”
(6).何不來。朅,通“ 盍 ”。 唐 李商隱 《井泥》詩:“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 宋 樂雷發 《烏烏歌》:“朅來相就飲斗酒,聽我仰天歌烏烏!”
說法
(1) 指說話所用的詞
換個說法,他也許能接受
(2) 說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是一種不全面的說法
(3) 講說的方法
明詔
(1).英明的詔示。《史記·蘇秦列傳》:“臣請令 山 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 宋 曾鞏 《進太祖皇帝總序狀》:“如賜裁定,使臣獲受成法,更去紕繆,存其可采,繫於《太祖本紀》篇末,以為國史書首,以稱明詔萬分之一,臣不勝大願。” 劉半農 《歐洲花園》:“但汝既思歸甚切,汝民又念汝勿舍,亦終有歸期耳。汝其靜俟上帝之明詔。”
(2).公開宣示。 清 龔自珍 《病梅館記》:“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道德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2) 合乎道德的
開天
(1).啟發天性。《莊子·達生》:“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聞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 郭象 註:“不慮而知,開天也;知而後感,開人也。然則開天者性之動也,開人者知之用也。”
(2).謂布列於天空。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列漢搆仙宮,開天製寶殿。”
(3).創始。 明 劉芳節 《<太岳先生文集>評》:“ 高皇帝 為生民以來未有之神聖,開天而作君; 太岳先生 為生民以來未有之異人,中天而作相。” 清 顧炎武 《清江浦》詩:“開天 成祖 代,轉漕 北京 初。”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一:“淡粉輕煙佳麗名,開天建設記都城。”
(4).放晴。 梁斌 《播火記》三一:“太陽落在西山上,輻射出錦色的光帶,是那樣的鮮艷美麗!兩個人牽著手兒在堤上走著, 嚴志和 說:‘多少日子也沒開天,今天紅軍起義了,也開了天了,看看是幸運不是?’”
釋妙聲名句,鐘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