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令的《讀白樂天集》
全文:
北邙山下一孤墳,流落三千綺麗文。
後世聲名高白日,當年榮利等浮雲。
屏除憂憤歸禪寂,消遣光陰在酒醺。
若使篇章深李杜,竹符還不到君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若使
假使,假如,如果。《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國而哀之?” 唐 李鹹用 《贈來進士鵬》詩:“若使無良遇,虛言有至公。”《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小壻得有今日,皆賴丈人提攜;若使當日困窮旅店,沒人救濟,早已填了丘壑,怎能勾此身榮貴?”
篇章
(1) 指篇幅與章節。比喻卓越的成績與貢獻
歷史的新篇章
(2) 常指作品
文學篇章
李杜
(1). 東漢 李固 、 杜喬 的並稱。《後漢書·李杜傳贊》:“ 李 杜 司職,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東漢 李膺 、 杜密 的並稱。《後漢書·黨錮傳·杜密》:“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時人亦稱 李 杜 焉。”
(3). 東漢 李雲 、 杜眾 的並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四李社》:“ 弘農 五官掾 杜眾 ,傷 雲 以忠諫獲罪,上書願與 雲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獄中。其後 襄楷 上言,亦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 李雲 、 杜眾 以直通受誅,此又一 李 杜 矣。”
(4). 東晉 杜預 與 北魏 李沖 的並稱。《魏書·王肅傳》:“詔曰:‘……故 杜預 之歿,窆於 首陽 ;司空 李沖 ,覆舟是託。顧瞻斯所,誠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揚州 刺史 肅 誠義結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願終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魏書》 李沖 、 杜預 ,忠義相結,亦稱 李 杜 。”
(5). 唐 李白 與 杜甫 的並稱。 唐 韓愈 《調張籍》詩:“ 李 杜 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 甫 曠放不自儉,好論天下事,高而不功。少與 李白 齊名,時號‘ 李 杜 ’”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下》:“ 李 杜 二公,誠為勁敵。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麗。” 清 費錫璜 《<友鷗堂集>序》:“ 叔威 詩雖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蘇 、 陸 間,則並驅爭先。”
(6).初 唐 詩人 杜審言 與 李嶠 ,晚 唐 詩人 李商隱 與 杜牧 亦並稱“李杜”。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 杜審言 、 李嶠 結友前朝, 李商隱 、 杜牧 之齊名晚季,鹹稱 李 杜 。”
(7). 宋 李韶 與 杜范 的並稱。《宋史·李韶傳》:“當是時,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與 杜范 皆廉直,中外謂 李 杜 。”
竹符
(1).“ 竹使符 ”的省稱。《後漢書·百官志三》:“尚符璽郎中四人。本注曰:舊二人在中,主璽及虎符、竹符之半者。”
(2).泛指地方長官印符。 唐 權德輿 《送孔江州》詩:“才子厭蘭省,邦君榮竹符。” 宋 蘇軾 《皇兄令史贈博州防禦使傅平侯制》:“故具官令史,端厚有常,靖恭寡過,生不勒於保傅,沒見思於族姻,宜分竹符,就賜茅社。” 清 曹寅 《書院瓶中杏花將殘漫贈三絕句》之二:“慧色為誰延一日,竹符新調 錫山 泉。”參見“ 竹使符 ”。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王令名句,讀白樂天集名句
名句推薦
池魚便作鵾鵬化,燕雀安知鴻鵠心。
陳日照《句》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