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智愚的《偈頌十七首》
全文:
吒吒呀呀如獅子兒,我者里也須勘你。
勃勃窣窣似探竿影草,我者里也須疑你。
雖然菽麥汾,爭奈監落醬里。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菽麥
(1).豆與麥。《詩·豳風·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麥。”《禮記·內則》:“饘酏酒醴,芼羹菽麥。”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松柏無完枝,菽麥斷萌櫱。”
(2).比喻極易識別的事物。《左傳·成公十八年》:“ 周子 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三國志·蜀志·彭羕傳》:“愚夫不為也,況僕頗別菽麥者哉!”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
爭奈
怎奈;無奈。 唐 顧況 《從軍行》之一:“風寒欲砭肌,爭奈裘襖輕?” 宋 張先 《百媚娘》詞:“樂事也知存後會,爭奈眼前心裡?”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爭奈他自己不爭氣,終日在公館裡,同那些底下人鬼混。”
釋智愚名句,偈頌十七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