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龍井八詠·其一·過溪亭》
全文:
亭自亭而溪自溪,言傳三笑信無稽。
雖然久假不歸者,千古人過尚重提。
參考注釋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久假不歸
(1).長期借用不還。《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七:“煨燼之餘,所存不多,諸姪輩不能謹守,又為親戚盜去,或他人久假不歸。”《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商功父 正氣的人,不是要存私,卻也只趁著興頭,自做自主,像心像意,那裡分別是你的我的,久假不歸,連 功父 也忘其所以。”
(2).比喻迷途不返。《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你我若不早為之計,及至他久假不歸,有個一差二錯,那時就難保不被公婆道出個不字來,責備你我幾句。”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重提
一再提出 ,再把端出來
不願意在我年老,頭髮都花白的時候,再向我重提此事
乾隆名句,龍井八詠·其一·過溪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