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道清和堪暢志,焦勞五內鎮如煎

乾隆即事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即事》

全文:
麥雖虛望勝常年,邇日憂心在大田。
稍幸新秧群出土,均需厚澤沛由天。
盻將潤溽泥無蚓,迅矣時光樹有蟬。
誰道清和堪暢志,焦勞五內鎮如煎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暢志

(1).順遂心志。 唐 寒山 《詩》之二七四:“我更何所親,暢志自宜老。”

(2).指使心志舒暢。《史記·樂書》 唐 司馬貞 索隱述贊:“樂之所興,在乎防欲。陶心暢志,舞手蹈足。”

焦勞

焦慮煩勞。 漢 焦贛 《易林·恆之大壯》:“病在心腹,日以焦勞。” 唐 柳宗元 《為京畿父老上府尹乞奏復尊號狀》:“寤寐焦勞,不知所措。”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三日所進,不敷一日所出,焦勞困苦,竭蹶時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萬歲為國事這樣焦勞,常常廢寢忘餐,聖體如何能支持得了?”

內鎮

(1).古代王后所持象徵權位的瑞玉。《周禮·考工記·玉人》:“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謂內鎮,宗後守之。” 鄭玄 註:“如王之鎮圭也。” 賈公彥 疏:“言是謂內鎮者,對天子執鎮圭為內,若內宰對大宰為內,內司服對司服為內。王不言外者,男子居外是其常,但婦人陰,則得內稱也。”

(2).境內腹地重鎮。《南齊書·州郡志上》:“今京城因山為壘,望海臨 江 ,緣 江 為境,似 河內郡 ,內鎮優重。”《新唐書·藩鎮傳·劉從諫》:“朝議謂 上黨 內鎮,與 河朔 異,不可許。”

乾隆名句,即事名句

詩詞推薦

誰道清和堪暢志,焦勞五內鎮如煎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