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郭印的《送韓美成都大赴夔帥》
全文:
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
少陵有是語,申言餞公行。
公初來蜀時,豺狼浩縱橫。
剪除二三輩,百獸弭耳驚。
坐令坤維地,眾醉稍稍醒。
仁風被動植,德澤覃幽明。
鹹雲真使者,有眼未曾經。
今將夔子去,方面倚長城。
雖分閫外憂,三川難為情。
岷山黯無色,錦水咽無聲。
政恐狐狸出,依然擾吾民。
鄙夫為之言,汝曹且靜聽。
我公非常人,夷夏知威名。
平生活國心,須臾不少寧。
天欲靖乾坤,平步公與卿。
大攄康濟學,引手援生靈。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剪除
從根上去掉;消滅
剪除奸宄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百獸
眾獸。《周禮·地官·囿人》:“囿人掌囿游之獸禁,牧百獸。” 漢 班固 《西都賦》:“六師發逐,百獸駭殫。” 唐 韓愈 《猛虎行》:“猛虎雖雲惡,亦各有匹儕。羣行深谷閒,百獸望風低。” 宋 蘇軾 《司竹監燒葦園因召都巡檢以其徒會獵園下》詩:“黃狐老兔最狡捷,賣侮百獸常矜誇。” 續範亭 《射獵》詩:“聲威遠播百獸驚,南山狐狸不敢出。”參見“ 百獸率舞 ”。
弭耳
猶帖耳。形容動物搏殺前斂抑之貌。亦指馴服、安順貌。《六韜·發啟》:“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淮南子·人間訓》:“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體弭耳以待其來也,雉見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虎弭耳下山,隨者駭懼。” 宋 蘇軾 《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一:“我雖窮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形容雖似喪家狗,未肯弭耳爭投骨。”《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待他弭耳受教,便好全他那片孝心,成這老頭兒這番義舉,也完我父子的一腔心事。”
郭印名句,送韓美成都大赴夔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