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酬嚴中丞晚眺黔江見寄》
全文:
江水三回曲,愁人兩地情。
磨圍山下色,明月峽中聲。
晚後連天碧,秋來徹底清。
臨流有新恨,照見白鬚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下色
下等。 宋 洪巽 《暘谷漫錄》:“身邊人、本事人、針線人、堂前大劇雜人、折洗人、琴童、棋童、廚娘,等級截乎不紊,就中廚娘最為下色。”《西遊記》第七三回:“小道又不可空陪,所以將兩個下色棗兒作一杯奉陪。”
月峽
亦作“ 月硤 ”。 明月峽 的省稱。在 四川省 巴縣 境。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若滿月,故名。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公乃 月峽 先登, 瞿塘 直上。” 倪璠 註:“《後漢書·郡國志》: 巴郡 有 枳縣 。注云:‘《華陽國志》有 明月峽 、 廣德嶼 者是也。’”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乃 劒門 西拒, 邛關 南望。星橋對斗,像牛漢之秋橫; 月硤 縈城,疑兔輪之曉落。” 唐 杜甫 《奉贈射洪李四丈》詩:“東征下 月峽 ,掛席窮海島。” 仇兆鰲 注引 李膺 《益州記》:“ 廣陽州 東七里,水南有遮要三槌石谷,東二里,至 明月峽 ,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若滿月,因以為名。” 宋 蘇軾 《次韻劉景父登介亭》:“春巖彩雞舞, 月峽 哀猿哭。”
中聲
(1).中和之聲。《左傳·昭公元年》:“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 杜預 註:“此謂先王之樂得中聲,聲成,五降而息也。” 楊伯峻 註:“宮商角徵羽五聲,有遲有速,有本有末,調和而得中和之聲,然後降於無聲。”《國語·周語下》:“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 韋昭 註:“考,合也,謂合中和之聲。” 明 唐順之 《送陸訓導序》:“昔 孔子 患 鄭 、 衛 之聲亂於雅頌,乖剌無所從正……自是刪《詩》,定其中聲,得三百篇。”
(2).指五音中的商聲。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故商為中聲。”
白居易名句,酬嚴中丞晚眺黔江見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