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中河歲久淤,故有事疏浚。
利漕兼利旅,費帑吾不吝。
水性本就下,一泄戒其迅。
所以當建閘,圖止以為進。
奈何既浚深,置閘於不問。
鋪水藉微湖,就下放河盡。
恰值春雨短,漕舟礙難運。
起剝封民船,官私兩受困。
遂有截漕議,輿情所弗論。
以此屢申飭,籌度即愁悶。
自慚躁辭多,無非體眾願。
茲各知其誤,竭力自愧奮。
幸緣時行雨,水長機略順。
全運雖艱至,八分或堪趁。
弗慰仍為愧,愧未事前訓。
詩詞問答
問:《兩江總督薩載等奏漕運事宜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七
2. 從前因運中河歲久淤墊經薩載李奉翰奏請挑浚並請估建閘兩座以時啟閉乃該督等於挑浚運中河時並不趁上游未放水以前及早趕建閘座以致水無攔蓄就下之勢一瀉無餘致漕運阻滯該督等實咎無可辭
參考注釋
中河
(1).河的中央;河中。《詩·鄘風·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 毛 傳:“中河,河中。”《呂氏春秋·必己》:“中河, 孟賁 瞋目而視船人,髮植、目裂、鬢指,舟中之人盡揚播入於河。” 晉 張協 《洛禊賦》:“浮素卵以蔽水,灑玄醪於中河。” 宋 沉遘 《新陝西都運諫議》:“承詔之藩,引舟在道,方卜中河之遇,亟煩一介之書。”
(2).指 黃河 中游。 清 畢沅 《晉書地理志新補正》:“ 豫州 。按《禹貢》為 荊 河 之地。《周禮》: 河南 曰 豫州 。豫者,舒也。言稟中 河 之氣,性理安舒也。”
故有
(1).固有。《淮南子·主術訓》:“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
(2).尚有。 宋 王安石 《孟子》詩:“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疏浚
疏通淤塞的河道、港口
為了船的吃水,港口仍在疏浚
兼利
謂使(天下萬物)一併受到利益。《禮記·經解》:“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並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莊子·天下》:“ 墨子 氾愛兼利而非鬭。” 成玄英 疏:“普氾兼愛,利益羣生。”《荀子·非十二子》:“長養人民,兼利天下。”
不吝
不吝惜。《書·仲虺之誥》:“用人惟己,改過不吝。” 孔穎達 疏:“改悔過失,無所恡惜。”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趨炎附勢自古而然》:“ 唐 令孤綯 當國日,以姓氏少,族人有投名者不吝,由是遠近皆趨至,有姓 狐 冒 令 者。”《二刻拍案驚奇》卷八:“贏時節道是倘來之物……意氣揚揚,出之不吝。” 毛 * 《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的一致》:“我現在提出我對於上述各問題的一些基本觀點,是否有當,希望讀者不吝指教。”
水性
(1) 指人在水中活動的能力
水性好
不識水性
(2) 水的深淺、流速等特點
了解水性
(3) 性情浮蕩,如水一樣隨勢而流,比喻婦女愛情不專一
水性楊花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奈何
(1) 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 *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下放
(1) 把權力交給下層機構
(2) 把幹部送到下層機構工作或送到農村、工礦、邊疆去鍛鍊
春雨
(1).春天的雨。《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乾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雲吞大漠,過 江 春雨入全 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2).用以比喻恩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雲山兩處暌違。”
(3).曲名。 蘇曼殊 《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 浙江 潮。”自註:“《春雨》,曲名。”
漕舟
運漕糧的船。 宋 沉遘 《漕舟》詩:“漕舟上太倉,一鐘且千金。” 清 魏源 《籌漕篇上》:“今 清 口齟齬,漕舟不能入 黃 ,則盍仿建倉之意,截留滯粟於 淮 揚 ?”
礙難
(1) 難於(舊時公文套語)
礙難照辦
(2) 〈方〉∶為難
起剝
駁運。剝,通“ 駁 ”。 清 陳文述 《船戶嘆》詩:“糧船載貨兼載米,米多起剝須民船。” 清 商盤 《起剝行》:“古城墩前春水涸, 楚 舸 吳 艘齊起剝。”
民船
私人所有的載客和運貨的木船;民用船隻
有截
齊一貌;整齊貌。有,助詞。《詩·商頌·長發》:“苞有三櫱,莫遂莫達,九有有截。 韋顧 既伐, 昆吾 夏桀 。” 鄭玄 箋:“九州齊一截然。”又:“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鄭玄 箋:“截,整齊也。” 唐 白居易 《刑禮道策》:“方今華夷有截,內外無虞,人思休和。”後人割取《詩》句“有截”二字代稱九州,天下。《北齊書·文苑傳·樊遜》:“後服之徒,既承風而慕化,有截之內,皆蹈德而詠仁。” 唐 杜牧 《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出鎮全蜀詩十八韻》:“無私天雨露,有截 舜 衣裳。”
輿情
民眾的看法、意見
明察輿情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申飭
(1) 告誡
伏願申飭將帥,慎固封守。——《宋史·田錫傳》
(2) 斥責
將眾管事人一一申飭
籌度
謀劃;想辦法。《舊唐書·岑文本傳》:“及將伐 遼 ,凡所籌度,一皆委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心下徘徊自籌度,只除會聖,一命難逃。”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君也念急難,疏通暗籌度。” 孫中山 《致海外 * 同志書》:“現本黨極力籌度,務祈早日實現。”
愁悶
憂愁苦悶;憂慮煩悶
自慚
自己感到慚愧
聽了他這番話,我更感自慚
躁辭
激烈的言辭。
非體
不得體。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二·大計糾內閣》:“南給事中 岑用賓 、御史 呂校 ,以大僚糾及之,識者鹹謂非體;而時情正側目 新鄭 ,方以此舉為快心,無有救正之者。”
竭力
用盡全力;盡力
盡心竭力
行雨
(1).降雨。 晉 左思 《魏都賦》:“蓄為屯雲,泄為行雨。”《西遊記》第七回:“老龍道:‘啟上 大聖 得知,我雖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輩。上天不差,豈敢擅自來此行雨?’” 洪深 《青龍潭》第一幕:“這位菩薩,專司行雨。”
(2).《文選·宋玉〈高唐賦序〉》:“ 玉 曰:昔者先王嘗游 高唐 ,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為 高唐 之客。聞君游 高唐 ,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 巫山 之陽,高山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 陽臺 之下。’” 李善 註:“朝雲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唐 張祜 《愛妾換馬》詩:“綺閣香銷華廄空,忍將行雨換追風。” 郁達夫 《贈姑蘇女子》詩:“莫使 楚 天行雨去,王孫潦倒在 滄洲 。”
(3).神雨名。《尸子》卷下:“ 神農氏 治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行雨,旬為穀雨,旬五日為時雨。”
(4).陣雨。 沉從文 《邊城》五:“上年一個端午,又同祖父到城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時,忽然落了行雨,無人衣衫不被雨濕透。”
機略
謀略,韜略。《宋書·王鎮惡傳》:“故 安西 司馬、征虜將軍 王鎮惡 ,志節亮直,機略明舉。” 宋 蘇軾 《賀吳副樞啟》:“伏惟某官機略足以應無方,而有朴忠沉厚之量,文華足以表當世,而有簡素質直之風。” 清 鄧顯鶴 《書楚寶增輯熊襄愍傳後》:“ 之煥 風采機略,為 襄愍 所服。”
八分
漢字的一種字型,跟“隸書”相近。這種字型,一般認為左右分背,勢有波磔,故稱“八分”
封面上印著兩個八分體的字《鐵流》。——《魯迅回憶錄》一集《一面》
前訓
先君的教誨。《國語·晉語四》:“臣聞之,親有天,用前訓,禮兄弟,資窮困,天所福也。” 韋昭 註:“前訓,先君之教。”《後漢書·胡廣傳》:“國有大政,必議之於前訓,諮之於故老,是以慮無失策,舉無過事。” 晉 劉琨 《謝錄功表》:“臣雖不逮,預聞前訓,恭讓之節,臣猶庶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