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公許的《載酒泛芙蓉溪游富樂伯用再和前韻牽課同作》
全文:
霸氣淒涼憶豫州,薜蘿掩映小山幽。
不知幾枰誤碼率,空使英春兩淚流。
借問長槍威塞外,何如短棹老滄洲。
臨分更隔芙蓉語,投贈慚無玉可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霸氣
(1).霸王氣象。指王氣,國運。 唐 王勃 《江寧吳少府宅餞宴序》:“霸氣盡而江山空,皇風清而市朝改。” 宋 王安石 《次韻舍弟賞心亭即事》之二:“霸氣消磨不復存,舊朝臺殿秪空村。”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鄴中懷古》詞:“轉眼寒煙縈戰壘,耿耿還留霸氣。”
(2).勇武雄偉之氣。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八:“ 東坡 詞全是王道, 稼軒 詞則兼有霸氣,然猶不悖於王也。”
(3).強悍的氣勢,剛毅之氣。 清 許承欽 《錢塘江觀潮》詩:“霸氣至今消不盡,素車白馬駕虹蜺。” 廖仲愷 《臨江仙·題柳亞子江樓秋思圖》詞:“卻憐景物蕭森,烽煙寂處漫登臨。 吳 山 楚 水,霸氣易消沉。”
(4).強橫霸道的氣焰。 夏衍 《憶阿英同志》:“他沒有當時有些左翼青年那股霸氣,所以不久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趙樹理 《邪不壓正》:“二姨問:‘ 劉錫元 如今還是那么霸氣?’ 聚財 說:‘不是那么霸氣,就能硬逼住咱閨女許給人家?’”
淒涼
(1) 孤寂冷落
夜景淒涼
(2) 悲涼
字字淒涼
豫州
(1).古九州之一。《書·禹貢》:“ 荊 河 惟 豫州 。”《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 南曰 豫州 。”
(2). 漢 以來所設定的州名。初為 漢武帝 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 淮河 以北、 伏牛山 以東 豫東 、 皖北 地。 東漢 治所在 譙 (今 安徽省 亳州市 ), 三國 魏 以後屢有移徙,轄境亦伸縮不常。 東晉 、 南朝 時治所最北在 懸瓠城 (今 河南 汝南 ),最南在 邾城 (今 湖北 黃岡 西北)。轄境最大時相當今 江蘇 、 安徽 長江 以西, 安徽省 望江縣 以北的 淮河 南北地區。經常只轄有今 安徽 淮河 以南部分地區。 北魏 治所在 懸瓠城 。 隋 大業 初因改 洛州 為 豫州 (後即改 河南郡 ),乃先後改此為 溱州 、 蔡州 。地處中原衝要,為 東晉 、 南北朝 時戰爭重地。
薜蘿
(1).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王逸 註:“女蘿,兔絲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見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為帶也。”後藉以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齊書·高逸傳·宗測》:“量腹而進松朮,度形而衣薜蘿。” 唐 張喬 《送陸處士》詩:“若向仙巖住,還應著薜蘿。”
(2).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吳均 《與顧章書》:“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 唐 韓偓 《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詩:“道方時險擬如何,謫去甘心隱薜蘿。” 清 黃遵憲 《歲暮懷人詩》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歸去空山臥薜蘿。”
掩映
彼此遮掩,互相襯托
雲霞掩映。——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山幽
(1).山的幽深之處。 南朝 梁 張充 《與王儉書》:“桂蘭綺靡,叢雜于山幽;松柏森陰,相繚於澗曲。” 唐 王勃 《別人》詩:“江上風煙積,山幽雲霧多。” 元 虞集 《會後將登華山》詩:“石斛金釵感素秋,洞懸鐘乳入山幽。”
(2).山境幽靜。 隋 姚察 《游明慶寺悵然懷古》詩:“地靈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明 王守仁 《重遊化成寺》詩之二:“人住層崖嫌洞淺,鳥鳴春磵覺山幽。”
程公許名句,載酒泛芙蓉溪游富樂伯用再和前韻牽課同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