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驛·其一

作者:丘元武 朝代:明代

清平驛·其一原文

三家茅屋一孤城,甬道曾聞百戰經。

零落青燐飛火聚,寂寥丹壁宿䲭鳴。

門前屠狗歡新市,閣外松楸識老兵。

為問當年誰改作,於今郵捨出雙旌。

詩詞問答

問:清平驛·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丘元武
問:清平驛·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清平驛·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三家

(1).極言人戶之少。《韓非子·難勢》:“無慶賞之勸,刑罰之威,釋勢委法, 堯 舜 戶説而人辯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陸游 《野意》詩:“隄長逾十里,村小隻三家。”

(2).指 春秋 魯 大夫 孟孫氏 、 叔孫氏 、 季孫氏 。《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 朱熹 集註:“三家, 魯 大夫 孟孫 、 叔孫 、 季孫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鄉興賢能論》:“天欲 魯 以 孔子 代三家。”

(3).指 春秋 晉 之三卿 韓 、 趙 、 魏 。《鶡冠子·武靈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韓 用此而東分。”《史記·天官書》:“三家分 晉 ,並為戰國。”

(4).指 漢 代傳《詩》的 齊 、 魯 、 韓 三派。《漢書·藝文志》:“ 漢 興, 魯 申公 為《詩》訓詁,而 齊 轅固 、 燕 韓生 皆為之傳……三家皆列於學官。”

(5).指 漢 代傳《尚書》的 歐陽 、 大夏侯 、 小夏侯 三派。《後漢書·劉陶傳》:“ 陶 明《尚書》《春秋》,為之訓詁,推三家《尚書》。” 李賢 註:“三家謂 夏侯建 、 夏侯勝 、 歐陽和伯 也。”

(6).指解說《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緒言:“於《春秋》,則採三家之精華,斥 安國 之迂謬。”

(7).指古代天文學中的蓋天、宣夜和渾天三種學派。《晉書·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8).指三皇。《後漢書·馬融傳》:“軼越三家,馳騁五帝。” 李賢 註:“三家,三皇也。”

(9).指 夏 、 商 、 周 。 漢 王充 《論衡·正說》:“案《禮》,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損益之制,較著不同。” 漢 王符 《潛夫論·斷訟》:“五代不同禮,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蓋世推移而俗化異也。”參見“ 三代 ”。

茅屋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孤城

(1).孤立無援的城。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獨守,六年不下。” 晉 潘岳 《馬汧督誄》:“ 敦 固守孤城,獨當羣寇,以少御眾,載離寒暑。”《舊唐書·忠義傳下·張巡》:“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測;有時一道防線,一個孤城能支持半年六個月。”

(2).邊遠的孤立城寨或城鎮。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四:“ 青海 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 玉門關 。”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 陸游 《過廣陵吊張才叔諫議》詩:“春風疋馬過孤城,欲弔先賢淚已傾。” 毛 * 《臨江仙》詞:“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捲孤城。”

甬道

(1) 院落或墓地中用磚石砌成的路,也叫“甬路”

(2) 高樓之間帶有頂棚的通道;走廊;兩邊有牆的通道

百戰

多次作戰。《吳子·料敵》:“三軍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怠。”《晉書·索綝傳》:“大小百戰, 綝 手擒賊帥 李羌 。”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六九:“幾拋雲髻恨金墉,淚洗花顏百戰中。” 宋 王安石 《烏江亭》詩:“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超勇親王》:“王陣擒賊首二,皆百戰渠魁,賊帥 小策零 墮騎,裸身跨白駝遁。”

零落

(1) 不景氣;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亂

零落的槍聲

(3) 散落;好像散亂安排

零落的村莊

(4) 樹木枯凋

草木零落

青燐

見“ 青磷 ”。

火聚

(1).原為佛教語。指火聚地獄(烈火聚集的地獄)。《 * 念經》卷十一:“彼人所作惡業勢力,急擲其身,墮彼火聚。”

(2).泛指聚集的猛火。 明 張居正 《答李中溪有道尊師書》:“而 正 以退食之餘,猶得默坐澄心,寄意方外,如入火聚得清涼門。”

(3).古指軍隊的集體管理。《宋史·兵志七》:“比多逃亡者,緣所在推行未至,及主兵司官遵奉未嚴故也。其弊有六:一曰上下率歛……六曰單身無火聚。”

寂寥

(1) 空廓

寂寥無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寂靜;無人倍伴的,獨自一人的

壁宿

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末一宿。有星二顆,即飛馬座γ和仙女座α星。

屠狗

宰狗。後亦泛指出身低微者,或位卑的豪傑之士。《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舞陽侯 樊噲 者, 沛 人也,以屠狗為事。” 張守節 正義:“時人食狗,亦與羊豕同,故 噲 專屠以賣之。” 唐 張說 《王氏神道碑》:“王侯無種,屠狗起於將軍;戰伐有功,爛羊超於都尉。” 清 李世熊 《病懷》詩:“白草黃沙千萬里,看人屠狗盡封侯。” 清 龔自珍 《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詞:“屠狗功名,雕龍文卷,豈是平生意?” 清 黃遵憲 《忼慨》詩:“到處尋屠狗,初番見橐駝。” 傅尃 《甲寅元旦》詩:“深杯自倒無妨醉,屠狗當時幾輩存。”

松楸

(1).松樹與楸樹。墓地多植,因以代稱墳墓。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陳象設於園寢兮,映輿鍐於松楸。” 唐 劉禹錫 《酬樂天見寄》詩:“若使吾徒還早達,亦應簫鼓入松楸。”《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祖先松楸,去郭數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兵燹難消,松楸多恙, 鼎湖 弓劍無人葬。”

(2).特指父母墳塋。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思潁詩》:“﹝ 歐陽修 ﹞逍遙於 潁 ,蓋無幾時,惜無一語及於松楸之思。”

老兵

參加過許多戰役的軍人;尤指任何行業中喜愛本行的老手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改作

(1).重製;另制。《詩·鄭風·緇衣》:“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清 劉大櫆 《李節婦傳》:“衣敝則為改作。”

(2).更改;變更。《論語·先進》:“ 魯 人為長府。 閔子騫 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君子之道,樂因循而重改作。” 唐 白居易 《議百司食利錢》:“弊既滋深,法宜改作。”《續資治通鑑·宋哲宗元符三年》:“ 京 ( 蔡京 )好大喜功,鋭於改作,若果大用,必變亂舊政。”

(3).改成。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偃曝》:“ 孟浩然 :‘草堂時偃曝,蘭枻日周旋。’偃曝,謂偃臥曝背也……今刻 孟 詩,不知其出處,改作‘掩曝’,可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五回:“明明借我的一萬銀子,硬改作一百。”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郵舍

(1).驛站,館驛。《舊唐書·楊發傳》:“ 發 以嚴為理,軍亂,為軍人所囚,致於郵舍。”《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上》:“會 閔帝 出奔,與 晉高祖 相遇於途,遂俱入 衛州 ,泊於郵舍。”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臺軍 李印書 隨都司 劉德 行山中……晚宿郵舍。”

(2).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廬舍。《禮記·郊特牲》“郵表畷” 唐 孔穎達 疏:“郵若郵亭,屋宇處所……造此郵舍,田畯處焉。”

雙旌

(1). 唐 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新唐書·百官志四下》:“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

(2).泛指高官之儀仗。 唐 李商隱 《為懷州李中丞謝上表》:“賜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辭之第,早建雙旌。” 徐炯 註:“雙旌唯節度領刺史者有之,諸州不與焉。今則通用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劉忠之 《太常引·送郭復齋》詞:“何處望雙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冊封蜀藩》詩:“玉檢金泥出大庭,雙旌萬里去冥冥。”

(3).借指高官。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倘或無知猖獗,突犯雙旌,雖手握兵符,徵調不及,一時亦無如之何。”參見“ 雙節 ”。

詩詞推薦

清平驛·其一原文_清平驛·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