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敖陶孫的《謁衛參政》
全文:
頃年投詩衛左史,今年謁詩衛相公。
何方客子辟道路,詩卷長邀石浦風。
先生官職泥土如,萬事盡付阿堵中。
天教權嬖表忠節,劍首一吷毫毛空。
祗今事業已如許,願聞當時北歸語。
面對手畫真自知,十年絕口吾甚武。
謝安風流過王導,芙蓉王公竊其表。
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
古人進雨退一尺,江草江花足自適。
功名時來不作難,雷動風行本無跡。
百姓相驚當歷耳,三江五湖作瘡痏。
百年天地變悠悠,長鑱老人淚如水。
側傍湖腳澱山藍,出見輕鷗已不凡。
頗聞琳琅塞門內,三筆六詩公所監。
何能撰杖閱諸子,看化著帽淹幾晷。
朱衣目前空復愁,客有焦桐勞下指。
去家初無可葺牆,獨抱遺經天一方。
石浦倘為蒼生起,天衢日轂遙相望。
參考注釋
百姓
(1) 普通人——相對於官員、幹部而言
並皆暴犯百姓。——《世說新語·自新》
百姓多聞其賢。——《史記·陳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貴族的統稱)
三江五湖
(1).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 太湖 流域一帶的湖泊。《淮南子·本經訓》:“ 舜 乃使 禹 疏 三江 五湖 。”《漢書·溝洫志》:“﹝ 禹 ﹞於 吳 ,則通渠 三江 五湖 。”《淮南子·地理志下》:“ 吳 東有海鹽 章山 之銅, 三江 五湖 之利。”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三江 五湖 ,浩汗無涯。”參見“ 三江 ”。
(2).江河湖泊的泛稱。《尸子》卷下:“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 崑崙 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三江五湖歷已盡,勢合平夷反齟齬。”《詩刊》1977年第9期:“好響一面銅鼓,撼千峰萬嶺,震三江五湖。”
瘡痏
(1).瘡瘍;傷痕。 漢 焦贛 《易林·噬嗑之益》:“斧斤所斫,瘡痏不息。” 晉 葛洪 《抱朴子·擢才》:“乃有播埃塵於白珪,生瘡痏於玉肌。”《舊唐書·僖宗紀》:“豺狼貽朝市之憂,瘡痏及腹心之痛。”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洛中怪獸》:“ 西洛 市中忽有黑獸,髣髴如犬,或如驢,夜出晝隱。民間訛言能抓人肌膚成瘡痏。” 明 歸有光 《與沉敬甫》:“儘有一篇好者,卻排幾句俗語在前,便觸忤人。如好眉目,又著些瘡痏可惡。” 清 龔自珍 《明良論四》:“人有疥癬之疾則終日抑搔之,其瘡痏則日夜撫摩之。”
(2).指生瘡瘍。 唐 元稹 《敘詩寄樂天書》:“小有蟆蚋、浮塵、蜘蛛、蛒蜂之類,皆能鑽嚙肌膚,使人瘡痏。”
(3).(民生)凋敝困苦;凋敝困苦的景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坑穽殊深,瘡痏未復,縱得免死,莫不破家。” 張懷奇 《頤和園詞》:“下方瘡痏悽蒿目,鋭意還教興土木。”
(4).指災苦之民。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招輯逋逃,撫循瘡痏。” 唐 杜甫 《為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喜王業再康,瘡痏蘇息。”
(5).禍害。《周書·文帝紀上》:“而舊將名臣,正人直士,橫生瘡痏,動掛網羅。” 唐 元稹 《連昌宮詞》:“弄權宰相不記名,依稀憶得 楊 與 李 。廟謨顛倒四海搖,五十年來作瘡痏。” 宋 蘇軾 《荔支嘆》詩:“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清 唐孫華 《虎丘即目》詩:“至今作瘡痏,流亡猶未復。”
(6).疵毀;貶抑。 唐 劉知幾 《史通·書事》:“ 班 馬 二史,鹹擅一家,而各自彈射,遞相瘡痏。”《舊唐書·陸贄傳》:“施一令則謗沮互起,用一人則瘡痏立成。”
敖陶孫名句,謁衛參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