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瞻風致頻相見,又恨霜天遽告歸

張繼先送於真人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繼先的《送於真人》

全文:
爺慕清聲實積時,前朝因幸皋彤闈。
稍瞻風致頻相見,又恨霜天遽告歸
至德謾勞中下笑,高才須信古來稀。
自慚功行虧楊許,安得南真談太微。

張繼先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張繼先稍瞻風致頻相見,又恨霜天遽告歸書法作品欣賞
稍瞻風致頻相見,又恨霜天遽告歸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風致

(1).風度品格。《新唐書·崔遠傳》:“子 遠 ,有文而風致整峻,世慕其為,目曰‘飣座梨’,言座所珍也。” 宋 洪邁 《夷堅丙志·費道樞》:“竊慕上客風致,願奉頃刻之歡,可乎?” 清 龔自珍 《題<紅蕙花詩冊>尾》詩序:“今嗣君抱來烏絲闌素冊高尺許,皆將來蕙故也。君之風致可想見矣。”

(2).風韻。指容顏姿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纖》:“﹝ 阿纖 ﹞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風致嫣然。” 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一:“﹝她﹞匆忙地把一隻手撐在桌上,半彎著腰肢,雖然帶點倉皇,卻完全是一種很美觀的、天然的風致。”

(3).形容姿態美好。 清 李漁 《蜃中樓·雙訂》:“果然好個俊雅書生,遠觀那樣風致,近看還不知怎么樣風流。”《紅樓夢》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戲做的 嫦娥 ,飄飄艷艷,何等風致。” 朱自清 《荷塘月色》:“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4).風味;情趣。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 魯直 與 方蒙 書:‘頃 洪 甥送令嗣二詩,風致灑落,才思高秀。’” 明 湯式 《集賢賓·友人愛姬為權豪所奪復有跨海征進之行故作此以書其懷》套曲:“他戀著蓬窗下風致佳,舵樓中景物饒。”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京師有薏酒,用薏苡實釀之,淡而有風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 楊朔 《畫山繡水》:“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致, 桂林 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自然是絕世少有的。”

(5).指文學作品的風格,韻味。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三:“ 越國夫人 王氏 , 端獻王 婦, 王審琦 後,作篆隸有古法,為小詩有林下風致。”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劉禹錫詩》:“﹝ 劉禹錫 詩﹞宛有 六朝 風致,尤可喜也。” 胡適 《<中古文學概論>序》:“一方面的慷慨悲壯,一方面的宛轉纏*綿,都極盡平民文學的風致。”

(6).輕薄;輕浮。 清 李漁 《憐香伴·女校》:“他出這等風致題目,一定是個老風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竇氏》:“ 南 視女亦風致,遂與諧笑。”

相見

彼此會面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

霜天

指嚴寒的天空;氣溫低的天氣(多指晚秋或冬天)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告歸

(1).舊時官吏告老回鄉或請假回家。《書·鹹有一德》:“ 伊尹 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於德。” 孔 傳:“告老歸邑。”《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後漢書·張湛傳》:“後告歸 平陵 ,望寺門而步。” 李賢 註:“告歸,謂請假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嚴恭肅》:“以病告歸,先人往問疾,至其榻前,布衾破敝,寒士之不如也。” 清 汪懋麟 《送力臣都諫假歸揚州》詩:“勇退人所難,告歸君獨惺。”

(2).告辭,告別回家。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是晚 孟沂 告歸。 張運使 不説破他,只叫館僕尾著他去。”

張繼先名句,送於真人名句

詩詞推薦

稍瞻風致頻相見,又恨霜天遽告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