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張祜的《發蜀客》
全文:
風吹魯國人,飄蕩蜀江濱。
濕地饒蛙黽,衰年足鬼神。
時清歸去路,日復病來身。
千萬長堤柳,從他爛熳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濕地
富含土壤水分的土地(如沼澤、泥炭地)
蛙黽
即蛙。亦指蛙聲。《周禮·秋官·蟈氏》:“掌去蛙黽。” 唐 韓愈 《雜詩》之四:“蛙黽鳴無謂,閤閤祇亂人。” 金 元好問 《出京》詩:“城居苦湫溢,羣動日蛙黽。” 清 陳維崧 《賀新郎·題曹實庵<珂雪詞>》詞:“多少詞場談文藻,向豪 蘇 膩 柳 尋藍本,吾大笑,比蛙黽。”
衰年
衰老之年。 唐 杜甫 《泛舟送魏倉曹還京因寄岑參范季明》詩:“若逢 岑 與 范 ,為報各衰年。” 宋 蘇軾 《次韻曾子開從駕再和》之一:“衰年壯觀空驚目,嶮韻清詩苦鬭新。” 明 屠隆 《綵毫記·祿山謀逆》:“論荒淫主上衰年,狐鼠輩竊弄權。”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石刻詩經殘本》:“予訪求五十年,不得隻字,昨歲始見《左傳》殘本僅字,今復見此刻經注萬有餘言,真衰年樂事也。”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張祜名句,發蜀客名句
名句推薦
仙骨夜涼偷玉笛,小香冬暖透鮫紗
朱萬錡《僧房看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