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荊山為屏翰,更看江漢日朝宗

袁說友江漢樓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袁說友的《江漢樓》

全文:
樓高百雉楚城東,吳蜀衣冠邂逅逢。
自是荊山為屏翰,更看江漢日朝宗

袁說友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袁說友自是荊山為屏翰,更看江漢日朝宗書法作品欣賞
自是荊山為屏翰,更看江漢日朝宗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荊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 漳水 發源於此。山有 抱玉岩 ,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書·禹貢》:“導 嶓冢 ,至於 荊山 。” 孔 傳:“ 荊山 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蓋即 荊山 之稱,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陝西省 富平縣 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屏翰

(1).《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後因以“屏翰”比喻國家重臣。 唐 韓愈 《楚國夫人墓志銘》:“公居 河東 ,子在 鄜畤 ,為王屏翰,有壤千里。”《新唐書·趙德諲傳》:“吾為國屏翰,渠敢有他志!”《遼史·天祚皇帝紀三》:“ 平州 帶甲萬餘, 瑴 有文武材,可用為屏翰。”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好箇有擔當的男子,不枉做皇家的屏翰。”

(2).謂屏障輔翼。《明史·張翀傳》:“國家所恃為屏翰者,邊鎮也。”

保衛。《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崇寧四年》:“四輔屏翰京師,兵力不可偏重。”《明史·靖江王守謙傳》:“以 洪都 重鎮,屏翰西南。”

江漢

(1). 長江 和 漢水 。《書·禹貢》:“ 江 漢 朝宗於海。”《詩·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之紀。” 朱熹 集傳:“ 江 漢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 江 漢 之間,不驚雞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蓋。” 清 黃景仁 《黃鶴樓用崔韻》:“欲把登臨倚長笛,滔滔 江 漢 不勝愁。”

(2).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荊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內。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婦,哭其亡簪。”《後漢書·荀彧傳》:“ 紹 既新敗,眾懼人擾,今不因而定之,而欲遠兵 江 漢 ,若 紹 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文選·江淹<望荊山>詩》:“奉義至 江 漢 ,始知 楚 塞長。” 李善 註:“ 江 漢 , 荊 楚 之境也。”

(3).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 唐 杜甫 《枯棕》詩:“嗟我 江 漢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鰲 註:“ 江 漢 ,指 巴 蜀 。”

(4).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 陳毅 《吟反*攻形勢》:“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中原重見 李 鄭 回。”

日朝

方言。每天。《海上花列傳》第七回:“難末日朝天亮快勿曾起來,就搭俚銛眼睛。”

袁說友名句,江漢樓名句

詩詞推薦

自是荊山為屏翰,更看江漢日朝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