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高維岳,圖書之淵,西都二室三川

朱敦儒望海潮(丁酉,西內成,鄉人請作望幸曲)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朱敦儒的《望海潮(丁酉,西內成,鄉人請作望幸曲)》

全文:
嵩高維岳,圖書之淵,西都二室三川
神鼎定金,麟符刻玉,英靈未稱河山。
誰再整乾坤。
是挺生真主,浴日開天。
御歸梁苑,駕回汾水鳳樓閒。
昇平運屬當千。
眷凝旒暇日,西顧依然。
銀漢詔虹,瑤台賜碧,一新瑞氣祥煙。
重到帝居前。
怪鵲橋龍闕,飛下人間。
父老歡呼,翠華來也太平年。

朱敦儒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朱敦儒嵩高維岳,圖書之淵,西都二室三川書法作品欣賞
嵩高維岳,圖書之淵,西都二室三川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嵩高

(1).即 嵩山 。《史記·封禪書》:“昔 三代 之居,皆在 河 洛 之間,故 嵩高 為中嶽。” 晉 戴祚 《西征記》:“ 嵩高山 ,東 太室 ,西 少室 ,相去七十里。 嵩高 ,總名也。”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其名有序,則 太室 西偏;其位可知,則 嵩高 佐命。”

(2).高峻。《禮記·孔子閒居》:“其在《詩》曰:‘嵩高維岳,峻極於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誇飾》:“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峽則 河 不容舠。”

(3).崇高;尊貴。《漢書·揚雄傳上》:“瞰 帝唐 之嵩高兮,眽隆 周 之大寧。”《隸釋·漢太尉劉寬後碑》:“公以嵩高之門,好謙儉之操,布衣糲食,涉履寒苦。”

圖書

(1) 泛指書籍

圖書目錄

(2) 圖籍。指疆域版圖與戶籍等簿冊

(3) 指圖章或圖章的印記

刻兩方圖書。——《儒林外史》

(4) 指河圖洛書

(5) 圖冊

西都

(1).古都名。(1) 周武王 都 鎬 ,至 成王 時別營 洛邑 為 東都 ,因稱 鎬京 為 西都 。《詩·小大雅譜》:“小雅大雅者, 周 室居 西都 豐 鎬 之時詩也。”(2) 新莽 始建國 四年(公元12年)建 洛陽 為 東都 ,因稱 常安 ( 新莽 改 長安 為 常安 )為 西都 。(3) 東漢 都 洛陽 ,因稱 西漢 舊都 長安 為 西都 。 漢 班固 《西都賦》:“ 漢 之 西都 ,在於 雍州 ,實惟 長安 。”(4) 唐 顯慶 二年(657年)以 洛陽 為 東都 ,因稱 長安 為 西都 。(5) 唐 寶應 元年(762年)以 鳳翔府 為 西都 ,不久罷。(6) 五代 梁 開平 元年(907年)建都 開封府 ,號 東都 ,因改 唐 東都 河南府 為 西都 。(7) 五代 後唐 同光 元年(923年),復以 京兆府 為 西京 ,又稱 西都 ,至 晉 天福 三年(938年)罷。(8) 五代 吳 都 江都府 ,至 南唐 改都 江寧府 ,因稱 江都府 為 東都 , 江寧府 為 西都 。 宋 陸游 《南唐書·烈祖紀》:“以 建康 為 西都 , 廣陵 為 東都 。”(9) 北宋 以 洛陽 為陪都,因在 開封 西,故稱 洛陽 為 西都 。 宋 梅堯臣 《聞歐陽永叔謫夷陵》詩:“共在 西都 日,居常慷慨言。”

(2). 西漢 的代稱。

二室

指中嶽 嵩山 的 太室 、 少室 二山。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二:“閉門二 室 下,隱居十年餘。” 宋 王曾 《中嶽中天崇聖帝碑》:“二 室 天開,風雲之所蓄。” 明 袁宏道 《別江郎》詩:“何不從我游,扁舟訪二 室 ?” 錢伯誠 箋校:“二 室 指 太室 、 少室 二山。”

三川

(1).三條河流的合稱,所指不一。(1) 西周 以 涇 、 渭 、 洛 為三川。《國語·周語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韋昭 註:“三川, 涇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東周 以 河 、 洛 、 伊 為三川。《戰國策·秦策一》:“親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選·鮑照〈詠史〉》:“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有 河 、 洛 、 伊 ,故曰三川。”

(2).指洛陽。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陽》詩:“前登 陽城 路,日夕望三川。” 唐 王維 《送韋大夫東京留守》詩:“雲旗蔽三川,畫角發龍吟。” 趙殿成 註:“《史記》索隱:三川,今 洛陽 也。”

朱敦儒名句,望海潮(丁酉,西內成,鄉人請作望幸曲)名句

詩詞推薦

嵩高維岳,圖書之淵,西都二室三川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