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武夷歌》
全文:
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齊。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賜宴會曾孫,幔亭結雲霞兮彩橋跨虹霓。
欲訪仙跡兮搜剔地靈,遡洄乘舟兮陟險杖藜。
身輕欲生羽翰兮們煙蘿而躡天梯,下視人境杳邈兮但見亂峰參錯相高低。
龍洞通天池兮岩鶴舞雙翎,鐵骨藏玉匣兮玉蛻和香泥。
月浸觀音石兮恍有金身現普陀,風號玉女峰兮疑是湘江虞妃啼。
仙館學堂兮聞書聲,丹爐茶灶兮曉煙迷。
船架半壑兮使星會泛河漢歸,機留古洞兮天孫去作牽牛妻。
棋盤開岩石兮釣台瞰晴川,岩有虎嘯兮窠有金雞棲。
獅子伏岩兮耀日氣猶鮮,仙羊化石兮眠雲青草萋。
大小藏蘊靈兮下有龍湫水泠泠,一線天通九有兮旁有風洞涼淒淒。
翰墨羅列兮因之生興,廩石高貯兮可以忘飢。
紅塵迥絕兮山中發蘭桂,神仙何許兮雲間聞犬雞。
茶洞幽窅兮懸崖飛瀑布,桃源深邃兮沿流得徑蹊。
有人卜居大隱屏兮學宗周孔事鹽虀,但見此心止止兮煉成大藥服刀圭。
武夷君去後兮有十三仙之同時,代不乏人之兮仙階陸續躋。
或屍解兮只履歸去,或飛升兮鐵笛長嘶。
以今視昔兮吳李可接踵,不須懷古兮感慨而愴悽。
作詩勉同志兮欲倩仙掌摩丹崖,我醉揮椽筆兮大書特書而留題。
參考注釋
仙跡
仙人的遺蹟或行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疊鄣之巖萬仞,懷靈抱異,苞諸仙跡。”《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 杜僎成 ﹞拜受什襲,辭歸,……越數年,乃棄妻子,攜仙跡,遨遊名山,罕與人接。”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蓬萊仙跡》:“ 登州 蓬萊閣 ,頗多仙跡,士人往往有所見聞。”
搜剔
(1).搜尋。 唐 杜牧 《黃州準赦祭百神文》:“紹功嗣德,搜剔幽昧。” 宋 韓維 《同曼叔游高陽山》詩:“喜我蕭散人,幽奇共搜剔。” 清 戴名世 《龍鼻泉記》:“余好山水,多搜剔奇異。”
(2).挑剔;檢查。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寢廟游衣冠》:“ 陸機 作文以譏切之,但知搜剔其過,不復審諦其自也。”《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又因司官 王惠 出去做官,降了 寧王 ,後來朝里又挐問了 劉太監 ,常到部里搜剔案卷。”
(3).搜刮掠奪。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一折:“直教你無計能逃,有路難超,搜剔盡皮格也那翎毛。”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五:“彼哉饕餮子,搜剔窮錙銖。”
地靈
(1).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韓詩外傳》卷八:“惟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時樓方伯》詩:“由來天運復,誰謂地靈偏!”
(2).謂土地山川靈秀。 隋 姚察 《游明慶寺詩》:“地靈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
遡洄
逆流而上。《詩·秦風·蒹葭》:“遡洄從之,道阻且長。” 毛 傳:“逆流而上曰遡洄。”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白玉蟾名句,武夷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