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許景衡的《康師見訪於竹閣因師臣師同賦問訊元老人》
全文:
道人樂岩棲,泉石厭眼耳。
胡為一葉舟,汎汎西湖水。
應憐老居士,巾屨困塵滓。
相從一笑頃,茗碗浮雲蕊。
江天正搖落,秋色淡如洗。
宴坐俯層軒,梢雲森鳳尾。
眷言東溪老,挺立萬夫偉。
平生海潮音,捲舌付諸子。
維此岑邃師,道學究終始。
當年幾酬對,萬法一彈指。
要當出新句,特用問興止。
江河有餘潤,今我亦隨喜。
參考注釋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海潮音
(1).佛教語。海潮按時而至,其音宏大,故以喻佛、菩薩應時適機說法的聲音。《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2).指僧眾誦經的聲音。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來時只識菩提路,去時還聽海潮音。”
捲舌
捲起舌頭。形容不敢直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公置甲兵欄騎,當是致疑於僕也。將恐天下之人,捲舌而不言。” 晉 郭頒 《古墓斑狐記》:“將恐天下之人,捲舌而不言;智謀之士,望門而不進。”參見“ 捲舌 ”。
(1).不開口;閉口不言。《文選·揚雄<解嘲>》:“是以欲談者捲舌而同聲,欲步者擬足而投跡。” 李善 註:“言不敢奇異也。故欲談者捲舌而不言,待彼發而同其聲。”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猛士嬰城,謀臣捲舌。” 瞿蛻園 註:“捲舌:不開口,無計可施。” 唐 李白 《感遇》詩之四:“舉國莫能和, 巴 人皆捲舌。” 明 劉基 《述志賦》:“眾畏讒而捲舌兮,孰能白予之忠誠。”
(2).星名。《漢書·天文志》:“﹝ 元帝 ﹞二年五月,客星見 昴 分,居捲舌東可五尺,青白色,炎長三寸。占曰:‘天下有妄言者。’”《隋書·天文志上》:“捲舌六星在﹝昴﹞北,主口語,以知佞讒也。”
(3).喻邪佞之人。 清 錢謙益 《賀文司理詩冊序》:“自今以往,固將黜捲舌於天街,投讒人於有北。”
(4).把舌頭捲起來。
付諸
使改變形狀或性質
統帥部所構想的計畫…這些小組正將其付諸行動
許景衡名句,康師見訪於竹閣因師臣師同賦問訊元老人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平生海潮音,捲舌付諸子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