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余既辨明黃子久山居圖即富春山居圖乃疊舊韻更為長歌以書其後》
全文:
富春疑案參來久,今喜辨明楊即柳。
高王目迷何足雲,壓倒德潛談天口。
我非博古侈精鑒,是是還應別否否。
沈文王氏乃捉刀,華亭晉陵仍左右。
始識流傳祇一圖,珷玞安可同瑤玖。
笑予赤水索元珠,不識元珠吾固有。
如浮海者必由河,如登山者必歷阜。
縱雲露柱即燈籠,坐令優孟望而走。
每讀班賦發深思,貴耳末學多膚受。
吳下詩人即趨闕,試與觀之應覺醜。
還續長年當自訟,庶使此圖更因壽。
參考注釋
高王
(1).指 五代 南平王 高從誨 。 宋 蘇軾 《荊州》詩之四:“朱檻城東角, 高王 此望沙。” 王文誥 輯注引 馮應榴 曰:“《五代史》: 高從誨 嗣為 荊南 節度使,封 渤海王 ,改封 南平王 。”
(2).佛教語。最上之王。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高王觀世音經》﹞至今相傳,以為高王之名,由 高歡 而得也。其實不然。佛家稱謂,凡尊之則曰王,如鹿曰鹿王,象曰象王, 須彌山 則曰 須彌山王 ,皆是也。王而再加以尊稱,則曰高王。《大藏聖教法寶標目》有《一切法高王經》一卷,雲與《諸法最上王經》本同。然則‘一切法’即‘諸法’,‘高王’即‘最上王’矣。《高王觀世音經》,言此《觀世音經》於諸經中為最上也,非由 高歡 得名也。《標目》所載,又有《金光明最勝王經》、《大方等頂王經》。以此例之,最上王即最勝王,高王即頂王。”
目迷
眼花繚亂。 清 林則徐 《廣東越華粵秀羊城三書院觀風告示》:“憶昔冬烘之誚,看花已愧目迷;覩茲夏課之勤,見獵依然心喜。”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壓倒
(1) 在力量或數量上勝過或重要性超過
困難決不會壓倒我們
被憂傷壓倒
(2) 用高噪聲遮蓋住
一片否認的叫喊壓倒了地主的聲音
天口
(1).形容人能言善辯。《漢書·藝文志》:“《田子》二十五篇。名 駢 , 齊 人,游 稷下 ,號 天口駢 。”《文選·任昉<宣德皇后令>》:“辯析天口,而似不能言。” 李善 注引《七略》:“ 齊 田駢 好談論,故 齊 人為語曰 天口駢 。天口者,言 田駢子 不可窮,其口若事天。”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樂論天口,誰其與京。”
(2).謂代天說話。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夫聖人為天口,賢人為聖譯。是故聖人之言,天之心也;賢者之所説,聖人之意也。”
(3).星宿名,即畢宿。
乾隆名句,余既辨明黃子久山居圖即富春山居圖乃疊舊韻更為長歌以書其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