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副將軍富德奏報拔達山汗素爾坦沙獻逆賊霍集占首級並以全部納款稱臣信至詩以志事》
全文:
罙入殲渠逃望風,情知三窟已途窮。
嘉茲識早獻馘順,笑彼悔遲跋扈雄。
和眾永看兩部定,成功速在五年中。
天恩如此昭優貺,保泰彌殷慎敕躬。
參考注釋
罙入
深入。《詩·商頌·殷武》:“奮伐 荊 楚 ,罙入其阻。” 毛 傳:“罙,深。” 陳奐 傳疏:“罙,式針反。《釋文》面規反,誤也。”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稜威奮發,罙入其阻。”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伐》:“時鏠旗罙入,未有所底,傳聞叵測,人皆憚行。”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三:“蓋兩朝之於 準夷 也,來勿縱,去勿追,原無罙入犁庭之意。”
望風
(1) 為進行秘密活動的人守望、觀察動靜
(2) 瞻望並想見其風采
天下莫不望風而靡。——《漢書·杜欽傳》
情知
深知;明知。 唐 駱賓王 《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 盧 家字 莫愁 。”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詞:“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乾不自由。”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見有個通房後廁所的小門,情知是從這小門裡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傾杯樂》詞:“情知道,世人難使皓月長圜,彩雲鎮聚。”
三窟
三個洞穴。《戰國策·齊策四》:“ 馮諼 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後以喻多種圖安避禍的方法。 三國 魏 吳質 《答東阿王書》:“深蒙 薛公 折節之禮,而無 馮諼 三窟之效。” 宋 蘇軾 《再用前韻寄莘老》:“君不見 夷甫 開三窟,不如 長康 號痴絶。”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他得救之後,無非以為占了便宜,何嘗改悔;並且因為是早已營就三窟,又善於鑽謀的,所以不多時,也就依然聲勢赫奕,作惡又如先前一樣。”
途窮
喻走投無路或處境困窘。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阮步兵》:“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此途窮者,不輯之,當為患。” 清 唐孫華 《文信國祠》詩:“戰苦身攢鏃,途窮血裹斑。”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兩傷》:“於是相輕的文人們的處境,就也更加艱難起來,連街頭也不再是擾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窮道盡。”
乾隆名句,副將軍富德奏報拔達山汗素爾坦沙獻逆賊霍集占首級並以全部納款稱臣信至詩以志事名句
名句推薦
唐室未應嫌季晚,相為不朽有元顏。
戴孚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