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孫傳師密學輓辭(原作一首,據四庫本分為四首)·其二》
全文:
王畿初作邑,終日坐鳴弦。
雅量能知變,平戎在未然。
裕陵俄識拔,鵬路遽騰騫。
二十年間事,淒涼付逝川。
參考注釋
王畿
(1).古指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 孫詒讓 正義:“方千里曰王畿者,謂建王國也……《大司馬》雲國畿,《大行人》雲邦畿,義並同。”
(2).泛指帝京。 晉 潘岳 《閒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舊唐書·李光弼傳》:“賊乘 鄴 下之勝,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劉德徵上陵還有贈》詩:“已向西山瞻帝寢,更從北極眺王畿。”
作邑
(1).謂建築都城。《詩·大雅·文王有聲》:“ 文王 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 崇 ,作邑於 豐 。” 鄭玄 箋:“作邑者,徙都於 豐 ,以應天命。”《詩·大雅·文王有聲》“ 鎬京 辟廱” 毛 傳:“ 武王 作邑於 鎬京 。”
(2).做縣令。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熊子復》:“不相聞者幾二十年,及改秩作邑滿,造朝謁 光范 。”《續資治通鑑·宋孝宗乾道二年》:“ 葉顒 等薦 俞翊 為 饒州 守,言其作邑有聲。”
終日
從早到晚
終日忙忙碌碌
終日而思。——《荀子·勸學》
鳴弦
亦作“ 鳴絃 ”。 1.《論語·陽貨》:“子在 武城 ,聞弦歌之聲。”原謂 子游 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後以“鳴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樂。《後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 李賢 註:“一夫謂守長也。千室謂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則其下鳴弦而安樂也。” 宋 曾鞏 《送韓玉汝使兩浙》詩:“使傳東馳下九天,此邦曾屈試鳴弦。”
(2).撥動琴弦,使之作響。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鳴弦發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長。”
(3).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晉 陶潛 《閒情賦》:“仰睇天路,俯促鳴絃。”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但歌聊一曲,鳴弦未息張。” 唐 楊炯 《和鄭校仇內省眺矚思鄉懷友》:“頽風暌酌羽,流水曠鳴絃。”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李近樓琵琶》:“《耳譚》載京師瞽者 李近樓 ,籍錦衣千戶,善琵琶,能左右手。彈新聲古曲,無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鳴弦鐵撥發之,令人髮上指,淚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獵孟諸夜歸》詩:“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
釋道潛名句,孫傳師密學輓辭(原作一首,據四庫本分為四首)·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