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乘槎,博望功名流絕域;九原齎志,希文心事在當年
毛俊臣 《挽曾紀澤聯》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毛俊臣的《挽曾紀澤聯》
全文:
萬里乘槎,博望功名流絕域;九原齎志,希文心事在當年。
參考注釋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於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後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內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獨倚雲機看織紗。” 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後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訊息,無處覓 張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隻琉球使還訊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斗還。”參見“ 星槎 ”、“ 浮槎 ”。
博望
(1).古山名。即今 安徽 當塗 西南 東梁山 ,與 和縣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對如門,故又稱 天門山 。歷來為攻守要地。《文選·陸倕<石闕銘>》:“乃假天闕於 牛頭 ,託遠圖於 博望 。” 李善 註:“ 孝武 大明 七年 博望 梁山 立雙闕。”
(2).苑名。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詩:“登賢 博望 ,獻賦 清漳 。”詳“ 博望苑 ”。
(3). 漢 張騫 的封號。《漢書·張騫傳》:“ 騫 以校尉從大將軍擊 匈奴 ,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 騫 為 博望侯 。” 明 劉基 《題陳大初畫扇》詩之二:“爭似乘槎隨 博望 ,玉繩光裹看山河。”參見“ 博望槎 ”。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絕域
極其遙遠的地方(多指國外)
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後漢書·班超傳》
九原
本為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齎志
亦作“賷志”。懷抱著志願。 唐 黃滔 《祭崔補闕文》:“賫志歿地,其痛何如?” 明 張景 《飛丸記·盟尋泉石》:“還有一等兔死狗烹,銜寃賷志,如 漢 代 韓 彭 。” 林基路 《囚徒歌》:“但見憂國傷時之士,齎志含憤赴刑場。”
齎志:謂懷抱著志願。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宋 晁補之 《蔡州叔父金部輓辭》之一:“清世急賢千載事,白頭齎志一州麾。” 清 萬邦榮 《偶感》詩:“ 臥龍 思復 漢 ,齎志何曾申。”
心事
心裡盤算、思慮的事(多指感到為難的)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毛俊臣名句,挽曾紀澤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