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味腴書室疊去歲韻》
全文:
四庫本如淵海富,用成薈要易研窮。
味腴枕葄恆園內,摛藻琳琅貯禁中。
三校雖雲蕆其役,再番那可闕斯工。
由來事事期詳審,一字欽哉銘以衷。
參考注釋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事期
指會盟的日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間二年,聞君將靖東夏,四月又朝,以聽事期。” 杜預 註:“先 澶淵 二月往朝,以聽會期。”
詳審
(1).安詳慎重。《漢書·霍光傳》:“ 光 為人沉靜詳審。”
(2).周詳審慎。 漢 王充 《張衡·問孔》:“夫賢聖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音,安能皆是?” 唐 劉知幾 《史通·因習》:“凡為史者,苟能識事詳審,措辭精密……斯庶幾可以無大過矣。” 清 張之洞 《讀古人文集》:“文以國朝 姚鼐 《古文辭類纂》最為善本,為其體例分明,評點精妙,校讎詳審。”
(3).詳細審察。 唐 魏徵 《遺表稿》:“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惟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審。” 明 王守仁 《大學問》:“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詳審精察之,而能慮矣。” 郭沫若 《蒲劍集·“民族形式”商兌》:“與其空談,不如詳審事實。”
一字
(1).一個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2).謂同一個字。《左傳·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記》:“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阹’即‘去’,實一字。”
(3).指一種字型。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後因取別於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稱“一字石經”,或“鴻都石經”、“今字石經”。見《隋書·經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餘錄·一字三字石經》:“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於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個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案·紫薇學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乾隆名句,味腴書室疊去歲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