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鄰復盟好,仗節來榆關

滕茂實臨終詩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滕茂實的《臨終詩》

全文:
齏鹽老書生,謬列王都官。
索米了無補,從事敢辭難。
殊鄰復盟好,仗節來榆關
城守久不下,川塗望漫漫。
儉輩果不惜,一往何當還。
牧羊困蘇武,假道拘張騫。
流離念窘束,坐閱四序遷。
同來悉言歸,我獨留塞垣。
形影自相吊,國破家亦殘。
呼天竟不聞,痛甚傷肺肝。
相逢老兄弟,悼嘆安得歡。
金人自南歸,得志鞍馬間。
波瀾卷大廈,一木難求安。
世事寧有此,聊發我所存。
爵祿非所慕,金珠敢懷貪。
就不違我心,渠不汗我顏。
昔燕破齊王,群臣望風奔。
王蠋猶守節,燕人有甘言。
經首自絕脰,感槩今昔聞。
未嘗食齊祿,徒以世為民。
況我祿數世,一死何足論。
遠或死江海,近或死朝昏。
斂我不須衣,裹屍以黃幡。
題作宋臣墓,篆字當深刊。
我室尚少艾,兒女皆童頑。
四海無置錐,飄流倍悲酸。
誰當給衣食,使不厄饑寒。
歲時一酹我,猶足慰我魂。
我魂亦悠悠,異鄉寄沉冤。
他時風雨夜,草木號空山。

滕茂實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殊鄰

遠方異域。《漢書·揚雄傳下》:“是以遐方疏俗殊鄰絶黨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蹻足抗手,請獻厥珍。” 唐 李白 《贈崔司戶文昆季》詩:“英聲振名都,高價動殊鄰。” 宋 曾鞏 《韓玉汝使歸》詩:“顧命逮殊鄰,輶軒遵此道。”

盟好

同盟友好。 宋 范仲淹 《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國家以生民之故,增物帛以續盟好。”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札子》:“今酋之初又議割 白溝 以南而定盟好,蓋其本謀未嘗欲於 河東 、 河北 之外越而有之也。”《三國演義》第八二回:“今 吳侯 令人為使,願送歸夫人,縛還降將,並將 荊州 仍舊交還,永結盟好。”

仗節

(1).手執符節。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皇帝授予符節,作為憑證及權力的象徵。《漢書·敘傳下》:“ 博望 仗節,收功 大夏 ;貳師秉鉞,身釁 胡 社。” 唐 裴鉶 《趙合》:“但當時時相使余不得仗節出此城,空加一貂蟬耳。” 唐 康駢 《劇談錄·鳳翔府舉兵討賊》:“相國仗節訓兵,援旗誓眾。”

(2).堅守節操。《後漢書·吳漢傳》:“賊眾雖多,非有仗節死誼者也。” 宋 曾鞏 《與孫司封書》:“比見朝廷所寵贈南兵以來仗節死難之臣, 宗旦 乃獨不與。”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馬文肅家書》:“慷慨仗節易,從容就義難。吾輩將為其難乎?抑為其易乎?”

榆關

(1).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縣 南。《史記·楚世家》:“﹝ 悼王 ﹞十一年, 三晉 伐 楚 ,敗我 大梁 、 榆關 。” 司馬貞 索隱:“此 榆關 當在 大梁 之西也。”

(2).即 古海關 。古稱 渝關 、 臨榆關 、 臨渝關 , 明 改為今名。其地古有 渝水 ,縣與關都以水得名。在今 河北省 秦皇島市 。 唐 于志寧 《中書令昭公崔敦禮碑》:“奉勅往 幽州 ……建節 榆關 ,糜清柳室。” 清 錢謙益 《上高陽師相書》:“恭惟老師以黃閣元老出而視師,更置將率蒐討軍,實 榆關 一墻,屹為 長城 。” 魯迅 《偽自由書·崇實》:“費話不如少說,只剝 崔顥 《黃鶴樓》詩以吊之……日薄 榆關 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

(3).泛指北方邊塞。 南朝 齊 謝朓 《雩祭歌·白帝歌》:“嘉樹離披,榆關命賓鳥;夜月如霜,金風方嫋嫋。”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同州刺史爾綿永神道碑》:“ 武成 二年,有詔進公都督 瓜州 諸軍事、 瓜州 刺史。是以名馳 梓嶺 ,聲振榆關。”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又賦《雨中花》一闋雲‘……榆關萬里,一去飄然,片雲甚處神州?’”

滕茂實名句,臨終詩名句

詩詞推薦

殊鄰復盟好,仗節來榆關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