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一日和雲門曲原文
衲僧要唱雲門曲,六六從來三十六。
曹源有個痴禪人,解道一生數不足。
數不足,不屬金石與絲竹。
等閒一拍五音全,直道如弦已曲錄。
從教歲去年來,依舊山青水綠。
詩詞問答
問:臨終前一日和雲門曲的作者是誰?答:釋守卓
問:臨終前一日和雲門曲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守卓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守卓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2. 輯自前語錄之末
參考注釋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雲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唱雲
宣稱;宣告。《南齊書·明帝紀》:“﹝ 明帝 ﹞性猜忌多慮,故亟行誅戮。潛信道術,用計數,出行幸,先占利害,南出則唱雲西行,東遊則唱雲北幸。”《南史·宋桂陽王休范傳》:“雖唱雲已平,而無以為據,眾愈疑惑。”
六六
(1).六的六倍,三十六。《鶡冠子·度萬》:“五音六律,稽從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為歲式。” 陸佃 解:“六六,六其律之六也。”
(2).謂 巫山 三十六峰。 宋 范成大 《范氏莊園》詩:“夕陽塵土漲郊墟,六六峯頭夢覺餘。” 明 汪道昆 《高唐夢》:“人醉我何醒,莫待黃粱先熟;明燭明燭,夢斷 巫山 六六。”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私契》:“ 巫山 六六夢難成,一幅花箋作主盟。”
(3).鯉魚的別稱。《埤雅·釋魚》:“鯉三十六鱗,具六六之數,陰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胡書巢 ﹞《寄香亭》雲……森森九種竹,燦燦十樣箋。六六雙鯉鱗,泠泠三峽泉。”詳“ 六六鱗 ”。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三十六
約計之詞,極言其多。《文選·班固<西都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李善 註:“離別,非一所也。《上林賦》曰: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唐 駱賓王 《帝京篇》:“ 秦 塞重關一百二, 漢 家離宮三十六。” 宋 王珪 《宮詞》:“漏永禁宮三十六,宴回爭踏月輪歸。”《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樓。”
禪人
泛指修持佛學、皈依佛法的人。《摩訶止觀》卷五上:“又一種禪人,不達他根性純教乳藥。”《古尊宿語錄·慈明禪師》:“杖林山下竹筋鞭,南北禪人萬萬千,莫恠相逢不下馬,東西各自有前程。”
解道
(1).懂得;知道。 唐 張籍 《涼州詞》:“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 涼州 。” 宋 陳師道 《老柏》詩之二:“解道庭前柏,何曾識 趙州 。” 清 納蘭性德 《如夢令》詞:“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聞一多 《紅燭·李白之死》:“啊‘澄江淨如練’,這種妙處誰能解道?”
(2).猶能吟,會吟。 唐 李白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解道澄江浄如練,令人長憶 謝玄暉 。” 宋 楊萬里 《謝譚德稱國正惠詩》:“君不見 李 家 謫仙 吟掉頭,解道 蛾眉 山月半輪秋。”
(3).講述,訴說。 郭沫若 《瓶》詩之二九:“這無限的焦情向誰解道?”
生數
謂五行相生之數。《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孔 傳:“皆其生數。” 孔穎達 疏:“《易·繫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即是五行生成之數。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數也。如此則陽無匹,陰無耦,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於是陰陽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焉。故謂之成數也。”《舊唐書·禮儀志二》:“﹝明堂﹞方衡,一十五重。按《尚書》,五行生數一十有五,故置十五重。” 宋 陸九淵 《三五以變錯綜其數》:“所謂十、五者,五即土之生數,十即土之成數。”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桑》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於,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不屬
(1).不及。《書·盤庚中》:“爾忱不屬,惟胥以沉,不其或稽,自怒曷廖。” 孔 傳:“汝忠誠不屬逮古。” 孔穎達 疏:“汝等不用徙者,由汝忠誠不能屬逮於古賢。”
(2).不連線。《韓非子·說疑》:“要領不屬,手足異處。”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緜世浸遠,光靈不屬。”
(3).不專注。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先生知其意已不屬,遂驅之出閣。” 清 王韜 《淞隱漫錄·十二花神》:“若見俗客,輒為攢眉,囁嚅不能吐一詞,蓋外雖應酬而意不屬也。” 茅盾 《大澤鄉》:“心神不屬地看著的兩位軍官,猛覺得有些異樣的味兒兜上心窩來了。”
(1).不依附。《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前有老主而不踰,後有儲主而不屬,矜矣。”
(2).不隸屬。 三國 魏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孤與將軍,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屬本州。”《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聖朝無外,普天下那一處不屬我大 唐 的?”
金石
金屬和石頭,比喻堅固的東西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絲竹
(1) 弦樂器和管樂器(簫笛等)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禮記·樂記》
(2) 泛指音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等閒
(1) 輕易;隨便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尋常,平常
烈火焚燒若等閒。——明· 于謙《石灰吟》
(3) 又如:
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住房,等閒再不叫人來討。——《初刻拍案驚奇》
(4) 無端;平白地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宋· 岳飛《滿江紅》
等閒平地起波瀾
五音
(1) 中國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相當於現行簡譜上的1、2、3、5、6。唐代以來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時候叫宮、商、角、徵( zhǐ)、羽
(2) 音韻學上指五類聲母的五類發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齒音和唇音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開築,北起 九原 (今 內蒙古 包頭市 西北),南至 雲陽 (今 陝西 淳化 西北),是聯結 關中 平原與 河套 地區的主要通道。《史記·蒙恬列傳論》:“吾適北邊,自 直道 歸,行觀 蒙恬 所為 秦 築 長城 亭障,塹山堙谷,通 直道 ,固輕百姓力矣。”《新民晚報》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來是一條專供軍隊大規模進攻的寬闊大道……全長一千四百里。由於是‘直道’,因此遇山開山,遇溝填溝,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張衡傳》:“帝上 太行 ,開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書·太祖紀》:“車駕將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
(3).猶正道。指確當的道理、準則。《禮記·雜記》:“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韓非子·三守》:“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 唐 呂岩 《促拍滿路花》詞:“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難。”《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嘆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終不可行!’”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曲錄
見“ 曲録 ”。
從教
(1).聽從教導。《韓非子·詭使》:“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楚黜教》:“ 羅 至 撫州 中途,憩息於從教 陳 姓之宅。”
(3).指脅從、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陝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以其間縛悍 回 於 華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寬脅從,曰:‘吾但治從逆,不治從教。’”
(4).從此使得;從而使。 唐 韓偓 《偶見》詩:“千金莫惜旱蓮生,一笑從教 下蔡 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愛其晚年佳句,如:‘廢書祇覺心無著,少飲從教睡亦清。’”
(5).聽任;任憑。 宋 韋驤 《菩薩蠻》詞:“白髮不須量,從教千丈長。” 明 高啟 《夜雨》詩:“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清 錢謙益 《團扇篇》詩:“從教妾扇經秋掩,但願君心並月圓。”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舊山
(1).故鄉;故居。《文選·謝靈運<過始寧墅>詩》:“剖竹守滄海,枉帆過舊山。” 呂延濟 註:“謂枉曲船帆,來過舊居。” 唐 高適 《封丘作》詩:“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迴。” 唐 賈島 《寄宋州田中丞》詩:“舊山期已久,門掩數畦蔬。”
(2).舊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終制》:“先君先夫人皆未還 建鄴 舊山,旅葬 江陵 東郭。”按,《漢書·地理志下》“非獨為奉山園”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黃圖》謂陵冢為山。”
水綠
很淺的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