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西直門外·其三》
全文:
石路歲陳頗廢殘,往來車馬訴行難。
廣寧門外雲甚此,王政經塗亦一端。
參考注釋
經塗
亦作“ 經途 ”。亦作“ 經塗 ”。1.南北向的道路。《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 晉 左思 《蜀都賦》:“經途所亘,五千餘里。” 南朝 宋 顏延之 《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經塗延舊軌,登闉訪川陸。”
(2).所歷路程。《文選·任昉<出郡傳舍哭范僕射>詩》:“與子別幾辰,經塗不盈旬。” 李善 註:“經猶歷也。”
見“ 經塗 ”。
一端
(1).指物件的一頭。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門口是一塊活板,人一進門,踏著木板的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撲過來,鐵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鉛筆,一端有個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過半矣。” 清 方苞 《讀邶鄘至曹檜十一國風》:“或同始而異終,或將傾而復植,豈可以一端盡哉?” 魯迅 《吶喊·端午節》:“他自己說,他是自從出世以來,只有人向他來要債,他從沒有向人去討過債,所以這一端是‘非其所長’。”
(3).表布帛數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為一匹,一端為半匹,其長度相當於二丈。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夫中國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幣錦二兩”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張友正 ﹞與染工為鄰,或問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學書耳。’於是與約,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書數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數量。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飼。”
乾隆名句,西直門外·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