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劉紹的《懷友古詩》
全文:
懷友枉銀鉤,思親虔手澤。
人倫各惟盡,有子表先德。
伊昔屬離居,天涯意蕭索。
停雲慨千里,灑翰寄芳墨。
繾綣結遐悰,斯懷見膠漆。
誰雲人事異,歲月有存沒。
書到感人亡,悲吟徒愴惻。
所欣幸天祜,文嗣餘世嫡。
相見付遺言,哀哀淚橫臆。
彝常古攸重,鞠育恩罔極。
字字起親思,時從見顏色。
珍藏貴瑜瑾,百歲矢無斁。
薄俗尚可敦,濡毫著民則。
參考注釋
俗尚
世俗的風尚。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然閔其棄俗尚而從於寂寞之道,以之爭名於時也。” 宋 陸游 《跋花間集》之二:“久而自厭,然梏於俗尚,不能拔出。”《明史·西域傳三·烏斯藏》:“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導為善,乃遣使廣行招諭。” 李大釗 《平民主義》五:“見了這些分裂的現象,都湊集在一個時代,凡在這個時代所制的器物,所行的俗尚,都帶著分裂的色采,就說現在的時代是分裂的時代。”
可敦
見“ 可賀敦 ”。
濡毫
濡筆。謂蘸筆書寫或繪畫。 唐 韋應物 《酬劉侍郎使君》詩:“濡毫意僶俛,一用寫悁勤。”《鏡花緣》第五三回:“ 亭亭 正在磨墨濡毫,忽見 紅紅 、 婉如 從外面走來。” 吳沛霖 《淡卿出團扇索詩為題兩絕》之一:“擬將雅意深深卻,看汝濡毫興已狂。”
民則
(1).人們行為的準則。《書·君牙》:“弘敷五典,式和民則。”《國語·晉語五》:“今 宋 人弒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則也。”《藝文類聚》卷三八引 漢 崔瑗 《南陽文學頌》:“我國既淳,我俗既敦;神樂民則,嘉生乃繁。”
(2).治民的方法。《國語·楚語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則?” 韋昭 註:“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
劉紹名句,懷友古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