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侶同舟移棹晚,步虛聲里踏歌歸

余嘉賓武夷九曲棹歌·其九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余嘉賓的《武夷九曲棹歌·其九》

全文:
繡衣擬換九霞衣,萬壑雲山玉一圍。
仙侶同舟移棹晚,步虛聲里踏歌歸

余嘉賓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仙侶

(1).仙人之輩。 明 文徵明 《閏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觀歷諸道院》詩之三:“仙侶登真幾百年,清風遺影尚依然。” 清 方文 《廬山詩·尋真觀》:“ 五老 雲壑間,髣髴有仙侶。”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語出《後漢書·郭太傳》:“ 林宗 ( 郭太 字)唯與 李膺 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八:“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步虛

(1).道士唱經禮讚。 唐 李白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詩:“喘息飡妙氣,步虛吟真聲。” 王琦 注引《異苑》:“ 陳思王 游山,忽聞空里誦經聲,清遠遒亮,解音者則而寫之,為神仙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 唐 施肩吾 《聞山中步虛聲》詩:“何人步虛南峯頂,鶴唳九天霜月冷。”《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 靈素 厭勝,方率其徒步虛城上,役夫爭舉梃將擊之,走而免。” 明 無名氏 《精忠記·兆夢》:“小道小道,其實玄妙,善能步虛,又會佐醮。”

(2).見“ 步虛詞 ”。

(3).指道家傳說中神仙的凌空步行。《漢武帝內傳》:“可以步虛,可以隱形。長生久視,還白留青。” 明 劉基 《升天行》:“中夜集五靈,步虛欵天關。” 清 蔣士銓 《第二碑·留香》:“浩氣長生,靈旗暗閃,且喜時逢清晏,歲際豐盈,不免步虛巡按一回。”

踏歌

傳統的民眾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徵是集體性,參加者圍成圓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牽手或搭肩,上身動作不多,主要是腳下的舞步變化,邊歌邊舞

余嘉賓名句,武夷九曲棹歌·其九名句

詩詞推薦

  • 送趙公望入蜀

    張嵲宋代〕異世黃叔度,宗支劉辟疆。相看不覺厭,此別詎能忘。四海兵戈滿,山川道路長。去留無上策,分手鬢毛蒼。
  • 偈頌二百零五首

    釋正覺宋代〕途中久客憶家山,一線蹊通入翠寒。望處霽雲收青練,跨門殘月墮金盤。十虛俱殞眼方闊,三世齊吞肚覺寬。變化
  • 駐蹕竹塢·其二

    乾隆清代〕盈耳聞蕭籟,延睎舞翠虬。更無塵可避,惟與靜為謀。疏間黃花放,澄臨碧水流。氈廬移頓屢,是處占清幽。
  • 宜春苑

    王安石宋代〕宜春舊台沼,日暮一登臨。解帶行蒼蘚,移身坐綠陰。樹疏啼鳥遠,水靜落花深。無復增修事,君王惜費金。
    仙侶同舟移棹晚,步虛聲里踏歌歸 詩詞名句
  • 西江月

    佚名宋代〕九曲江頭逆浪,霎時衛過天心。崑崙頂上水澄澄。醞就瓊漿自飲。便向此時採取,河車搬運無停。陰陽一炁自浮沈
  • 點絳唇(丙寅)

    蔡伸宋代〕梅雨初晴,畫欄開遍忘憂草。蘭堂清窈。高柳新蟬噪。枕上芙蓉,如夢還驚覺。勻妝了。背人微笑。風入玲瓏罩。
    仙侶同舟移棹晚,步虛聲里踏歌歸 詩詞名句
  • 文燕潤卿不至

    鄭璧唐代〕已知羽駕朝金闕,不用燒蘭望玉京。應是易遷明月好,玉皇留看舞雙成。
    仙侶同舟移棹晚,步虛聲里踏歌歸 詩詞名句
  • 北風

    陳藻宋代〕田園移主只丘墳,他邑浮家每斷魂。又向隣州為客久,北風終夜夢柴門。
  • 再賦一首趁韻信筆初無定意也

    綦崇禮宋代〕妍詞少勁氣,直表無曲陰。勸百豈救一,枉尺焉取尋。世路務爭險,人情難測深。漁樵各有侶,英俊自成林。藥苦
  • 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

    蘇軾宋代〕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白雲飛亂。空有年年雁。
    仙侶同舟移棹晚,步虛聲里踏歌歸 詩詞名句
仙侶同舟移棹晚,步虛聲里踏歌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