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芮畿的《送黃二府汝礪公致政南還》
全文:
青雲老翮脫樊籠,拂袖還家此興濃。
萱草北堂添愛日,甘棠南國憶仁風。
曉星清佩憶丹闕,秋水輕槎上碧空。
我亦有親歸未得,幾回飛夢過江東。
參考注釋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樊籠
(1) 鳥籠
(2) 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拂袖
亦作「 拂褏 」。1.甩動衣袖。表示憤怒、不悅。《太平廣記》卷一七五引 唐 尉遲樞 《南楚新聞·崔鉉》:「初 李石 鎮 江陵 ,闢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上·范呂不合》:「 陳石齋 力修 與 陳叔方 爭軍賞於都堂省,拂袖徑出。」《明史·王紱傳》:「畫不苟作,遊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霑灑,有投金幣購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 郭孝成 《山西光復記》:「 李 大聲曰:『余游歷東西洋,外國革命事業,知甚悉。汝等如此行為,余決不願與聞。』拂袖而出。」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一三五》:「我說,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不合則拂袖而去的。」
(2).謂因不悅而離去。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後出。 魯公 方趨上,適見之,則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懇到。會薦湯而從者以騎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顧炎武 《贈黃職方師正》詩:「清操獨介然,片言便拂袖。」
(3).借指引退、歸隱。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下車未浹旬,以狀上聞,益獲蠲免,眾賴其庇。已而拂袖棲遲於 洧川 。」 元 貢奎 《高侯畫桑落洲望廬山》詩:「日夜千帆萬柁過未已,誰肯拂袖同寂寥。」
(4).掠過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磯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磯。花飛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覺忘歸。」 宋 謝逸 《蝶戀花》詞:「豆寇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 元 薩都剌 《峨眉雲歌》:「酒酣拂袖墮秋水,但覺滿座光嶙峋。」《水滸傳》第三八回:「﹝ 宋江 ﹞再飲滿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拂袖下樓來。」
還家
(1).回家。《後漢書·臧洪傳》:「 中平 末,棄官還家,太守 張超 請為功曹。」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個族人在那裡做主簿,打點去與他尋些盤費還家。」
(2).歸還農家。 陳殘雲 《南大門風光·河畔飄起紅旗》:「土改的鑼鼓聲,和貧苦農民『土改還家』的歡笑聲,震盪了 深圳 南岸勞苦者的心聲,有些人回到家鄉,分到了土地,安居樂業搞生產。」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咱們挖地主財寶是要咱們的血汗帳,是財寶還家。」
(3).指把農作物收穫回來。 劉澍德 《拔旗》:「附帶還有一條:注意不要拋撒,保證顆粒還家。」
芮畿名句,送黃二府汝礪公致政南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