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煙雨樓與梁國治董誥聯句三疊前韻作》
全文:
庚子圖樓景,肖搆敕苑吏。
數典可忘茲,循名因定第。
真面豁重謀,會心宛一致。
南湖窗亞梅,北塞漪臨芰。
詎惟耐煙雨,亦復宜晴霽。
扈從有鄒枚,眺覽離塵地。
四詠元璙輸,三卷襄陽避。
活畫含空濛,清音滌繁吹。
響缽非詩壇,奪茵擬講肄。
優遊翰墨林,瀟灑松竹翳。
樗材珥筆仍,梓里觀風伺。
鋪棻劭耕蠶,塗飾卻丹翠。
敢誇諸政和,所願群生遂。
海塘深廑念,桑土斯攸暨。
詢惟富教籌,綏以剛柔轡。
悠哉鏡影澄,勖爾歌聲繼。
錢莊胥故人,梁董共新事。
興適便回舫,瀾清思涉利。
俯瞰魚遊樂,憑想禾嘉瑞。
蓮島隔雲封,鰲磯足山意。
賡韻嗣前春,罷巡自今歲。
六度迅流陰,五字申時義。
參考注釋
樗材
喻無用之材。多用為謙詞。 元 王逢 《得尚書汪公凶問》詩:“樗材荷推奬,思報輯遺編。” 明 孫梅錫 《琴心記·王孫作醵》:“顧鄙夫樗材遲暮,仰貴客山斗規模。”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且雲或香閨姣女,並已乘龍,或鄙棄樗材,不堪倚玉,則乞賜一艷婢。” 孫犁 《文集自序》:“今幸遇清明之世,國家不棄樗材,念及老朽,得使文章結集出版,心情十分感激。”
珥筆
(1).古代史官、諫官上朝,常插筆冠側,以便記錄,謂之“珥筆”。《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安宅京室,執鞭珥筆。出從華蓋,入侍輦轂。” 李善 註:“珥筆,戴筆也。” 元 耶律楚材 《愛子金柱索詩》:“他時輔翊英雄主,珥筆 承明 策萬言。” 嚴復 《救亡決論》:“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筆登朝,公卿跬步。”
(2).指訴訟。 宋 黃庭堅 《江西道院賦》:“ 江西 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細民險而健,以終訟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筆之民。” 金 元好問 《高平道中望陵川》詩之一:“來時珥筆夸健訟,去日攀車餘淚痕。”
梓里
指故鄉
榮歸夸梓里。——劉迎《題劉德文戲彩堂》
觀風
替人守望,以便報告
派小王去觀風
乾隆名句,游煙雨樓與梁國治董誥聯句三疊前韻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