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吾騶的《過青州五首·其一》
全文:
洋洋東海上,接淅亦東歸。
先聖風斯遠,今人事轉非。
放回甘萬里,逆旅復多違。
可是巢由叟,牽牛早息機。
參考注釋
洋東
洋行老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二回:“兄弟是洋商所用的人,萬一有甚么事牽涉到我,只要洋東一出面,就萬事都消了。”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接淅
捧著已經淘濕的米。語出《孟子·萬章下》:“ 孔子 之去 齊 ,接淅而行。” 朱熹 集註:“接,猶承也;淅,漬米也。漬米將炊,而欲去之速,故以手承米而行,不及炊也。”後以“接淅”指行色匆忙。 宋 蘇軾 《歸朝歡》詞:“此生長接淅,與君同是 江 南客。” 清 錢陸燦 《周亮工墓志銘》:“三仕三已,如傳舍接淅,不及有所裨益,故莫得而書焉。” 王闓運 《<老子注>序》:“見不行則接淅也。”
東歸
指回故鄉。因 漢 唐 皆都 長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辭京返里多言東歸。 三國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唐 鄭谷 《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詩:“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 唐 鄭谷 《賀進士駱用錫登第》詩:“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
何吾騶名句,過青州五首·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匡廬突兀踞江濱,人道身山識不真
何滿子《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