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如仲父與泰伯,相樂以道情愉愉
黃通 《麻姑山一首贈陳仲父賢良兼泰伯先生》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通的《麻姑山一首贈陳仲父賢良兼泰伯先生》
全文:
麻姑山直鬥牛角,形勝擁斷東南隅。
五百年來畜英氣,特為吾宋生真儒。
李姓覯名泰伯字,風骨古秀飄髯須。
其人於世少似者,無乃稷契荀孟徒。
自傷出處苦奇剝,不得寸祿遮妻孥。
歸來築室郡北郭,反關唯作文字娛。
先生之門足高第,中間仲父有輩無。
曾繼先生列科舉,簡編滿載三十車。
先生不遇子亦退,高文懿行夸江湖。
麻源谷口田數頃,歲計取足無贏餘。
生涯俯就隱意決,便棄城邑廬郊墟。
上有慈親享甘旨,下有子弟森庭除。
平生胸臆渺溟渤,惟學虞卿窮著書。
平生志氣薄雲漢,惟學子陵閒釣魚。
每當春秋社時候,萬象瀟灑神仙居。
岩花野卉照幾席,溪風谷靄清襟裾。
先生乘興或還往,殺雞炊黍開尊壺。
共評古今正經史,不知口角清涎濡。
名教果有如是樂,彥輔之言誠豈誣。
蓮社竹溪詫高逸,究竟未免歸狂愚。
爭如仲父與泰伯,相樂以道情愉愉。
文酒逢迎二十載,一日不見已為疏。
松門大開俗不到,水雲軒檻空清虛。
仰愛二友嗟不與,欲別仙墅猶踟躕。
參考注釋
爭如
(1).怎么比得上。 前蜀 韋莊 《夏口行》詩:“雙雙得伴爭如雁?一一歸巢卻羨鵶。”《秦併六國平話》卷上:“龍虎未能爭社稷,爭如兩個上將軍?”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二折:“爭如我蓋間茅屋臨幽澗,披片麻*衣坐法壇?”
(2).猶怎奈。 唐 駱浚 《題度支雜事典庭中柏樹》詩:“爭如燕雀偏巢此,卻是鴛鴦不得棲。” 宋 晏幾道 《臨江仙》詞:“爭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3).猶不如。 宋 辛棄疾 《婆羅門引》詞:“爭如不見;才相見、便有別離時。”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爭如今夜懸樑自盡,也勝他時憔悴死。”《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玄德 既知能啖父,爭如留取害 曹瞞 。” 清 丁澎 《見燕》詩:“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見爭如説故鄉。”
仲父
(1).古代稱父親的大弟。《釋名·釋親屬》:“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
(2). 春秋 時 齊桓公 尊 管仲 為仲父。《荀子·仲尼》:“﹝ 齊桓公 ﹞倓然見 管仲 之能足以託國也……遂立以為仲父。” 楊倞 註:“ 仲 者, 夷吾 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後因用以稱 管仲 。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 齊桓 之霸,賴得 仲父 。”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三:“ 仲父 獻誠言, 姜公 乃見猜。” 逯欽立 校註:“ 仲父 , 管仲 。” 清 錢謙益 《光祿大夫贈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諡文通鐵山王公墓志銘》:“昔者, 伊生 五就,拜幣聘於 有莘 ; 仲父 一匡,謝溝瀆於 堂阜 。”
(3).用於帝王對宰相重臣的尊稱。《史記·呂不韋列傳》:“ 莊襄王 即位三年,薨,太子 政 立為王,尊 呂不韋 為相國,號稱‘仲父’。” 張守節 正義:“仲,中也,次父也。蓋效 齊桓公 以 管仲 為仲父。” 漢 劉向 《說苑·正諫》:“﹝ 秦始皇 ﹞乃立 焦 ( 茅焦 )為仲父,爵之為上卿。”《晉書·王導傳》:“時 荊 揚 晏安,戶口殷實, 導 為政務在清靜,每勸帝克己勵節,匡主寧邦。於是尤見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傾心,號為‘仲父’。”
(4).指 孔丘 。 丘 字 仲尼 ,故稱。《文選·吳質<答東阿王書>》:“鑽 仲父 之遺訓,覽 老氏 之要言。” 李善 註:“ 仲父 , 仲尼 也。”
道情
曲藝的一個類別。淵源於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漁鼓、筒板伴奏,故又稱道情漁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間音樂結合形成了同源異流的多種形式,如陝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漁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為主,以說為輔。有坐唱、站唱、單口、對口等表演形式
愉愉
(1).和順貌;和悅貌。《禮記·祭義》:“齊齊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 孫希旦 集解:“‘愉愉乎其忠’者,言其和順之發於誠也。”《論語·鄉黨》:“私覿,愉愉如也。” 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愉愉,顏色和。” 唐 韓愈 《復志賦》:“時乘閒以獲進兮,顏垂歡而愉愉。” 宋 司馬光 《答周同年書》:“今陛下慈愛寬仁,與羣臣言,愉愉和顏色,如接賓友。” 清 戴名世 《撫盜論》:“而一二腐儒懦夫親見其禍如此其大,而以招撫為名,呴呴愉愉奉之。”
(2).心情舒暢。 漢 張衡 《東京賦》:“我有嘉賓,其樂愉愉。” 唐 柳公權 《小說舊聞記·王鐸》:“﹝ 王鐸 ﹞於 永寧 里第,別構書齋,每退朝,獨處其中,愉愉如也。”
黃通名句,麻姑山一首贈陳仲父賢良兼泰伯先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