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一利一弊》
全文:
俗雲一利有一弊,久於政者知信然。
然而一弊亦一利,雖非常經亦合權。
壯圖謂今之外吏,庫之帑項多空懸。
將欲補闕護其過,不取諸民取孰焉。
斯語我豈未聞之,清查二字詎易言。
不為己甚去其甚,執兩用中古訓傳。
但彼已見諸奏章,置而弗問失顢頇。
因即命彼歷四省,抽查倉庫各項全。
復命面詢捐項者,養廉之餘用以捐。
所言皆虛自認過,吏議欺罔重罪乾。
笑而謂彼愚用巧,免罪降用聊從寬。
各省倉庫胥補足,弗動聲色吏民安。
豈非一弊獲一利,彼言不中我政便。
參考注釋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執兩用中
指做事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適宜的辦法。古訓
古代人遵行和推崇的準則
問他為什麼,他總是說古訓如此
乾隆名句,一利一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