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桂(中秋前一日作)》
全文:
遲開欲問女夷囊,今日欣看拂檻芳。
嘉卉解迎秋半節,金枝齊放月中香。
珠聲時墜瀼瀼露,霧氣常霏曲曲廊。
縱使素靈多羽衛,供餘丹粟九秋糧。
參考注釋
縱使
即使——連線分句,表示假設的讓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種情況
素靈
(1).白蛇的精靈。指 漢高祖 斬白蛇有老嫗夜哭之事。 漢 史岑 《出師頌》:“五曜霄映,素靈夜嘆。”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彤雲晝聚,素靈夜哭。”《南史·梁紀下·元帝》:“陛下日角龍顏之姿,表於徇 齊 之日;彤雲素靈之瑞,基於應物之初。” 金 宇文虛中 《古劍行為劉善長作》:“公家祖皇提三尺,素靈中斷開王跡。”
(2).猶言秋之神。 唐 魏徵 《五郊樂章·肅和》:“金行在節,素靈居正。”
(3). 晉 朝人稱本朝。 晉 以金德王,金屬西方,其色白,故稱。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黃暉既渝,素靈承祜。” 晉 潘尼 《釋奠頌》:“黃精既亢,素靈乃暉。”
羽衛
帝王的衛隊和儀仗。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袁淑<從駕>》:“羽衛藹流景,綵吹震沉淵。” 唐 薛存誠 《東都父老望幸》詩:“鸞輿 秦 地久,羽衛 洛陽 空。”《舊唐書·趙隱傳》:“ 德宗 幸 奉天 ,時倉卒變起,羽衛不集。” 宋 曾鞏 《里社》詩:“年年屬車九重出,羽衛千人萬人從。”
丹粟
(1).細粒的丹砂。《山海經·南山經》:“﹝ 櫃山 ﹞ 英水 出焉,西南流注於 赤水 ,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郭璞 註:“細丹砂如粟也。” 漢 張衡 《南都賦》:“青雘丹粟,太一餘糧。” 唐 皮日休 《太湖詩·練瀆》:“底靜似金膏,礫碎如丹粟。”
(2).傳說中的山名。《呂氏春秋·求人》:“ 丹粟 、 漆樹 、 沸水 、 漂漂 、 九陽 之山。”
(3). 湖北 睢水 中產丹砂,因以指代 睢水 (在今 湖北 保康 境內)。 北周 庾信 《周隴右總管長史盧公神道碑》:“南通丹粟,西望白蘭,關塞無虞,公之勛也。” 倪璠 註:“《山海經》曰: 荊山 之首曰 景山 , 睢水 出焉。東南流,至於 江 ,其中多丹粟。”
九秋
(1).指秋天。 晉 張協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華羅庚 《病中斗·寄老戰友》詩:“我身若蒲柳,難經九秋風。”
(2).指九月深秋。 唐 陸暢 《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為甚么桃花向三月奮發、菊花向九秋開罷?”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
(3).九年。 漢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唐 劉禹錫 《謫九年賦》:“古稱思婦,已歷九秋,未必有是,舉為深愁。”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聯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夢,一夜西風滿地霜。”
(4).曲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乾隆名句,桂(中秋前一日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