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自南北,一端此可譬

乾隆哨鹿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哨鹿》

全文:
白露雖已過,氣暄鹿鳴遲。
天道自南北,一端此可譬
山莊過中秋,應候呦聲試。
哨必有定所,松岩特佳地。
披星出御營,霜坂跋輕騎。
一暢尋樂懷,一寓習勞意。
習勞以身先,與眾無不同。
仄徑步屴崱,短衣披蒙茸。
叢薄影白月,絕壁下峭風。
低語學銜枚,銳進擬襲攻。
回頭語額駙,去歲追賊蹤。
誠不負教養,讀書曾深宮。
深宮寧不逸,塞野有底好。
繩武貴弗忘,是中有要道。
晏起在所戒,冒冷天將曉。
減從四五人,攀陟窮峰㟽。
八叉忽作聲,餮切羊腸繞。
一鎗立斃之,今日機緣巧。
緣巧匪恆逢,未勞實鮮味。
取佳進慈寧,高擎馳飛騎。
所餘命剝割,野食頒眾暨。
人擅屠坦工,斤斧髖髀試。
芒刃固不缺,是謂善乘勢。
陡然憶西師,捷音尚待至。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天道

自然規律

天道變化。——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一端

(1).指物件的一頭。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門口是一塊活板,人一進門,踏著木板的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撲過來,鐵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鉛筆,一端有個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過半矣。” 清 方苞 《讀邶鄘至曹檜十一國風》:“或同始而異終,或將傾而復植,豈可以一端盡哉?” 魯迅 《吶喊·端午節》:“他自己說,他是自從出世以來,只有人向他來要債,他從沒有向人去討過債,所以這一端是‘非其所長’。”

(3).表布帛數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為一匹,一端為半匹,其長度相當於二丈。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夫中國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幣錦二兩”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張友正 ﹞與染工為鄰,或問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學書耳。’於是與約,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書數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數量。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飼。”

乾隆名句,哨鹿名句

詩詞推薦

天道自南北,一端此可譬 詩詞名句